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李淑芬郑振鹏内容提要结合SulcmisⅢ系统建设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实践,对建库过程中有关的著录标准的选择、机读目录字段的选择、某些字段的特殊著录、编目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等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古籍书目,数据库,编目古籍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利用价值,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发展历史的重要的文献信息源。故在完成普通图书的书目数据库建设后,如何用现有的集成系统对古籍进行计算机编目,建立特色的古籍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所面临的新课题。古籍实现计算机编目,比手工编目具有更多优势,不仅能完整全面揭示古籍内容,能够根据需要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检索速度也高出很多,有利于读者检索并加以利用,还能作为网络资源共享。下面探讨使用SulcmisⅢ系统进行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几个间题。1分类法、,国家目前尚未作出统一规定,图书馆界也未达成一致。从全国范围来看,各馆类分古籍文献使用《四部分类法》和《中图法》居多。《四部分类法》集我国古代分类法之大成,有较完善的分类体系,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学术发展和目录学思想体系,为老年学者所熟悉。《中图法》是我国图书分类的国家标准,是权威性的、应用较广的分类法,中青年学者在长期利用普通图书过程中已熟悉了各类目名称,符合他们的检索习惯。在机读目录里面,同时采用两种分类法也是容易实现的。而书次号应与普通中文图书统一,采用著者取号法。,一般按照1986年出版的国家标准《古籍著录规则》(-87)的要求严格著录,但此规则为时久远,并侧重于手工编目,与现代计算机编目有一定的距离。笔者个人认为,按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1996年版)第四章古籍著录标准进行著录更好,此标准对著录规则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较以往颁布的国家标准更加具体明确,更符合古籍计算机编目实际操作的需要。《汉语文古籍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是经过两次全国性的古籍机读目录格式研讨会讨论,在国家图书馆的古籍机读目录格式协调小组指导下编写的,于2001年10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考虑到我国古籍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该手册增加了一些专用于古籍机读数据的字段,包括了可能使用的所有字段、子字段,供各馆根据需要选取。该手册是指导建设我国古籍机读目录的标准,是统一的著录规则,藏有古籍的单位在建设古籍机读目录时,都应遵照执行,不应再各行其是。,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的古籍书目数据库都未做主题标引。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暂时使用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在6l0“非控主题词”字段做主题标引数据,这一做法值得借鉴。2古籍机读目录格式的设计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决定在SulcmisⅢ系统下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并与综合书目数据库合为一体,以保证文献的连续性。在机读目录里设定文献类型为古籍,使用“CJ”为标志的条形码,便于统计和限定检索。在SulcmisⅢ系统中,除了普通图书、连续出版物、非书资料与测绘资料有独立的MARC用户模板,对于档案、乐谱、古籍等不同类型的文献并没有专门的MARC用户模板,只好对SulcmisⅢMARC字段进行选择调整,参考普通图书的字段设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