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方法X线检查方法一般分为普通检查(荧光透视,简称透视;X线摄影)、特殊检查(为补充普通检查的不足,需借助某些特殊设备进行的X线摄影方法,包括荧光摄影、常规体层摄影、X线放大摄影、X线高千伏摄影及钼靶X线摄影等),以及X线造影检查。:凡检查部位在X线管与荧光屏之间,X线通过受检部位,从荧光屏上观察受检部位的影像称为透视。(1)适应证①胸部疾病的诊断:由于胸部的组织结构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因此较适合透视检查。②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透视时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大小、形态、搏动的强弱和节律以及邻近的食管、支气管的关系。另外,吞钡检查是观察左心房增大的重要手段。③消化道穿孔与肠梗阻的诊断:因腹部脏器之间缺乏天然对比,除诊断上述疾病外很少用于透视。④骨骼疾病的诊断:四肢骨折及关节脱位的诊断、软组织异物的诊断、骨折及关节脱位的整复、软组织异物的取出也常在透视下进行。⑤特殊应用:胃肠道钡剂造影、支气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也需在透视下进行;介入放射学的操作也常在透视引导下进行。(2)禁忌证:普通透视无明显禁忌证。一些密度较大、组织较厚的部位,如头颅、脊柱、骨盆不宜采用透视检查;一些密度差别较小的组织器官,如腹部、脑组织不宜用透视;一些细微结构及一些细小病变不适宜透视检查。透视图像欠清晰,所得的信息无法保存。(3)临床意义:透视检查是X线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此方法简单易行,能立即得到检查结果。它可同时观察器官的形态与动态,如胃肠的蠕动、心脏的搏动、膈肌的运动等,还可转动病人,进行多轴位观察,以了解受检部位的解剖关系,如胸腔病灶的定位。新兴起的介入放射学,也常需要在透视引导下进行。:利用X线的穿透性和对胶片感光的作用,通过投照,使受检部位在胶片上显影,称X线摄影。(1)适应证:X线摄影适应于人体各个系统疾病的检查,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2)禁忌证:X线摄影无绝对禁忌证,一些差别极小的组织,如消化道与周围脏器,常规X线摄影不能显示,造影下摄影可显示。脑组织、脊髓不宜用常规摄影检查。(3)临床意义:X线摄影在诊断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应用最广泛的检查方法,其成像清晰,如2mm以上的早期病灶,较透视清晰可靠。并能检查人体较厚部位,如脊柱、头颅、骨盆等。作为客观记录,胶片还可长期保存,以供复查对比或做科研资料。(1)胸部①后前位:是常规摄影位置,常取立位,此位置膈肌下降,两肺野显示清晰。②侧位:包括右侧位和左侧位,摄片时患侧胸壁靠片。侧位可帮助确定病变在肺或纵隔内的位置,并能从侧面观察病变的形态。③前弓位:用于显示肺尖部及与锁骨、肋骨重叠的病变。④前后位:适用于不能站立的患者,取仰卧位。⑤侧卧水平方向后前位:用于观察胸内液体及气体在变换体位时的表现,并可根据液面长度确定空洞或空腔的范围。(2)心与大血管:摄心脏片常用的体位有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和左侧位。摄片的优点是资料能够长期保存,有利于手术前后的对比及治疗后的复查。较胸透受射线量少。缺点是不能动态观察。通常在透视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摄片位置。常用位置有:①后前位:病人面对胶片,为了有利于心脏大小的测量和随访对比而应采取远距离摄片,即X线管与胶片的距离为2m,为减少呼吸对心脏的影响,摄片时平静吸气后屏气。此外还需常规吞钡和提高投照的千伏值,以利于观察心脏局部的左心房和降主动脉的阴影。②右前斜位(第一斜位):病人右胸向前,额面与胶片夹角呈45°。摄片时需常规吞钡。③左前斜位(第二斜位):病人左胸向前,额面与胶片呈60°角。④左侧位:左侧胸靠胶片,常规吞钡剂。以上四种位置从不同角度显示心脏、大血管的情况,称为常规位置。为了减轻病人的负担和节约胶片,一般在透视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前多取后前位和左侧位两个位置。(3)骨关节①任何部位:包括四肢长骨、关节和脊柱都要用正、侧两个摄影位置。某些部位还要用斜位、切线位和轴位等,如腰椎斜位显示椎弓根,颈椎斜位显示椎间孔,颅骨切线位,可更好地显示局部病变。髌骨、跟骨、鼻骨由于部位特殊,常需照轴位。②两侧对称的骨关节:病变在一侧而症状与体征较轻,或X线片上一侧有改变,但不明显时,应照对侧,以便对照。③四肢长骨:摄片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4)腹部:腹部平片是急腹症首选的检查方法,常用的位置有仰卧前后位、仰卧水平正位、站立正侧位和倒立正侧位。上腹部病变,如膈下脓肿、肝脓肿等,多用仰卧前后位和仰卧水平侧位或站立正、侧位,以便对脓腔进行三维空间定位。胃肠道穿孔、梗阻、外伤,腹腔和腹内器官感染,则用仰卧前后位和侧卧水平正位或站立正位,便于了解腹内气体及液体的游动情况。先天性直肠肛管闭锁,则用倒立位。(5)五官:由于其器官的特殊性,单纯的正侧位往往不能使器官显示满意,还需要一些特殊位置,如视神经孔片,可
X线检查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