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应用心理学姓名:学号:日期:地点::实验名称:神经生理学指导老师:成绩:同组学生姓名: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实验类型: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蛙类坐骨神经干产生动作电位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神经组织和其他可兴奋组织一样,在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以后,其兴奋性将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依次经过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再回到正常的兴奋水平。采用双脉冲刺激的方法。将两刺激脉冲间隔由最小逐渐增大时,开始只有第一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不产生AP,当两刺激脉冲间隔达到一定值时,此时第二个刺激脉冲刚好能引起一极小的AP,这时两刺激脉冲间隔即为绝对不应期。继续增大刺激脉冲间隔,这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的AP逐渐增大,当两刺激间隔达到某一值时,此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的AP,其振幅刚好和由第一个刺激产生的AP相同,这时两刺激脉冲间隔即为相对不应期。三、材料和方法【材料】:蟾蜍或蛙;标本屏蔽盒、任氏液、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实验方法】:(1)RM6240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肌肉神经”或“生理科学实验项目”菜单中的“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测定”或“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自动测定”项目。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仪器参数:、滤波频率1KHz、灵敏度4mV,采样频率80KHz,扫描速度1ms/p。双刺激激模式,最大刺激强度,,起始波间隔30ms,延迟2ms,同步触发。(1)模拟实验窗口神经干标本盒内左侧第一对为刺激电极,与刺激器“+、–”输出相连;右侧两对引导电极与示波器输入相连,其中蓝色电极接示波器下线、红色电极接示波器上线;位于刺激电极和引导电极之间的是接地电极,与示波器接地相连。第一、二对引导电极间距为S=10mm。神经干置于标本盒内的电极上。(2)示波器设有“扫描速度”调节按钮,以“ms/cm”为单位显示;其下方分别是上、下线的“位移”、“灵敏度”可调按钮,灵敏度以“mv/cm”为单位显示。示波器的按钮调节同步控制屏幕上扫描线的改变。(3)屏幕测量当鼠标器箭头置于示波器屏幕上时,箭头变为两条垂直交叉的虚线,同时显示该交叉点时间和幅度的值,该值的零点分别是示波器屏幕的左边线和上边线。4)口内容和可操作控件均有提示,窗口提示栏右侧设置“返回”按钮,鼠标点击“返(回”按钮,程序返回到模拟实验窗口。三、实验结果初始状态下,对神经干给予双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为9mV(如图1)图1不断减小波间隔,直到第二个峰的峰顶恰好开始降低,,波间隔为8ms,即相对不应期为8ms。图2继续减小波间隔,直至看不到第二个峰(如图3)。,。图三四、讨论、什么是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1绝对不应期:在组织兴奋后的一段时期内,不论再收到多大的刺激,都不能再引起兴奋,兴奋性降低到0,时间相当于动作电位的峰电位时期。是由于Na通道全部开放,或者全部失火,不能产生Na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但刺激必须大于原来的阈强度。是由于Na离子通道已逐渐复活,但开放能力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兴奋性也低于正常。2、刺激落在相对不应期内时,其动作电位的幅值为什么会减小?在相对不应期内,虽然Na离子通道已逐渐复活,但还为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兴奋性也低于正常,此时,Na离子内流所引起的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均小于正常,兴奋的传导速度也比较慢,因此动作电位幅值减小。3、为什么在绝对不应期内,神经对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再发生反应?此时Na通道全部开放或者全部失活,不能产生Na离子内流而无法产生动作电位。、绝对不应期的长短有什么生理意义?绝对不应期的长短决定两次相继兴奋之间的最小间隔时期。、根据实验结果,如何计算神经的最大兴奋频率?45根据实验结果,,因此最大兴奋频率约为1/(*10^-3)=,.。6、试设计如何用阈强度为指标观察神经的不应期?先确定出正常情况下,刺激神经干引起动作电位峰值的阈强度。然后一直用相同的阈强度在不同的时间刺激神经干同一位置(通过扫描的方式一直施加刺激),观察动作电位(一直无动作电位产生),当恰好产生极小的动作电位时,此时测得的时间差位绝对不应期的时间,继续施加刺激(期间会出现低于峰值的动作电位,此时可以加大阈强度发现有可能达到峰值,证明神经干处在相对不应期
神经生理学模拟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