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国政府社会性监管问题浅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国政府社会性监管问题浅析王芳李艳(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710054)【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社会性监管所存在的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标准存在缺陷以及对违法者惩处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要健全社会性监管法律法规;构建完整统一的标准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建立社会监督体系等对策建议。【关键词】政府;社会性监管;问题;对策所谓社会性监管是指: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止灾害为目的,对产品、服务的质量和伴随着提供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标准,并禁止、限制特定行为的规制。[1]近几年由于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领域事件频发,使得社会性监管愈来愈受到广泛关注。一、社会性监管的理论基础对于政府为什么要实行社会性监管,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多种理论来解释政府对经济的这种干预,为社会性监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这些理论主要包括: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共物品理论认为,由于纯公共物品对生产者来说无法实现收费或收费的成本很高,对于这种产品的生产由于无法收回成本所以不可能由市场提供,而只能由政府提供,如果政府不加以提供必然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影响社会公众的生活。政府不仅要提供公共物品,而且还要对公共物品提供和交易过程进行社会性监管,包括对公共物品的数量、质量、安全、健康、卫生等多方面的社会性监管。外部性指企业的某种行为使他人受益或受损都不会因之得到补偿或付出代价。外部性问题导致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对各种公共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具有负外部性的行为无法通过市场消除,具有正外部性的行为也无法通过市场得到鼓励。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解决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对立,从而引发很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好的行为也得不到鼓励,如发展教育、美化环境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进行社会性监管加以解决。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活动的参与主体对市场特定交易信息的拥有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的直接后果是在市场交易中产生“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交易双方中信息优势方有可能做出使信息弱势方受损的不公平交易,从而会造成“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的现象。[2]比如由产品质量低劣而造成的社会问题,消费者由于不掌握足够的信息而有可能成为交易活动中的受害者,这时就需要政府代表公众的利益,通过立法、执法手段加强对这类社会问题的监管。二、我国政府社会性监管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性监管已初步建成了涵盖健康卫生、安全、环保、产业灾害防治、自然灾害防治、职业道德规范等各方面内容的监管体系,社会性监管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逐步规范,我国的社会性监管日益显露出它亟待完善的一面。1、社会性监管法律体系仍不健全首先,中国社会性监管领域许多法律亟需修订完善。比如环境监管的核心法律《环境保护法》以及产品安全监管的核心法律《产品质量法》出台已经近二十年,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对这两项法律的修订工作迫在眉睫。其次,许多法律制度规定过于原则化,不利于具体操作执行。中国环境监管、产品安全监管与职业安全与健康监管三大体系中的核心法律均属于纲要性法律文本,内容比较宽泛和原则化,某些条款规定过于笼统,缺乏清晰的定义和限制,具体操作难以有效进行。如产品安全监管中的产品召回制度,规章中仅进行了较为原则的阐述,而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

我国政府社会性监管问题浅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11-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