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道不尽离愁别恨.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成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李贺这首《金铜仙人辞汉歌》,因为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千古绝句广为流传,前人对此已有些研究。一是分析作者的创作动机,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讽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对王朝衰落的感慨,以及金铜仙人被迫离京的沉痛心情;二是详细分析诗中环镜渲染的手法;三是对诗中刘郎称呼到底是不敬还是摆脱传统观念的论证;四是对夜闻马嘶晓无迹一句中主语的考证;五是对诗句画栏桂树悬秋香应为悬枯香,携盘独出月荒凉应为独去的勘误论证。之前的研究文章可谓是从各个方面解读诗的精妙之处,但在作者是以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这个问题上却没有展开讨论,而作者所选择的表达方式正是诗人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所在。我认为这首诗是通过塑造铜人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情感的。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在于铜人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有何价值?怎么就体现出作者的感情了?前人的研究虽各有自己的高见,但是对整首诗的研究上却缺少了对艺术整体性和完整性的把握,下面我们将逐句分析这首足以让无情的上天苍老的有情之文。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这句中,茂陵是刘彻的墓陵,此处代指汉武帝,刘郎也是对汉武帝的称呼,秋风客意在表明汉武帝在世时虽享年久远拥有天下霸业,却依然如秋风中的过客,成为广袤的宇宙苍生中终将远去的客人,不会成为永恒的主宰者。这三个意义重复的词语看似重复,实则自有深意。茂陵点明了故事发生时刘郎已是死去的鬼魂,李贺诗中多次出现鬼的意象,这些鬼魂往往具有在世时的情感,并且往往是因为生前有所遗憾才迟迟游荡于人间。秋风客更点明了他的身份,已为逝去之人。接下来这一句长久以来在主语是谁这个问题上都存在着争论。到底是谁在夜间听到马嘶,谁又在破晓之际消失呢?清代王琦等注的《李贺诗歌集注》中认为谓其魂魄之灵,或于晦夜巡游,仗马嘶呜,宛然如在,至晓则隐匿不见矣,何能令人畏服如生时耶?言下之意即是附近的人在夜间听到刘彻夜游战马嘶鸣的声音,天亮时刘彻便消失不见。翻阅现在常见的几种选本,都是把人们当作主语。还有上文提到的张学成《刘郎魂魄和金铜仙人的夜晚迁移》一文中认为此句主语应为刘彻,‘闻’是刘彻之‘闻’,‘马嘶’是连夜迁移‘捧露盘’仙人的魏人拉车的马的嘶鸣,‘晓无迹’不是刘彻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是指金铜仙人消失,被拆离迁移走而无有踪迹。笔者认为此句主语应为铜人,闻是铜人听到汉武帝鬼魂回到旧时宫殿骑马嘶鸣的声音,这首诗整篇都在写金铜仙人被迫迁往洛阳的故事,又怎会无缘无故直至第五句才提到铜人。因为在首篇诗句中铜人便已经出现,他一直在作者营造的这幅清冷的画面中,是他的目光追随着武帝的鬼魂,看到曾经的一代帝王只能在夜间回到曾经的宫殿。那为何这里作者没有写武帝驾车回到宫殿而是骑马呢?汉武帝痴爱宝马、天下闻名,死之后依然骑着宝马回到曾经的宫殿。铜人的形象便出现了,一个怀着大爱注视着曾经主人重回宫殿的有情之人,这是形象塑造的第一层。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这句也是铜人眼中所看之景。前四句虽未提铜人二字,但其幽怨的灼灼的目光正注视着这一切

道不尽离愁别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11-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