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旨定位《呼兰河传》描写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城呼兰河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贫困、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现实的否定。二、情节梳理那是一个既偏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有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扭秧歌的、放河灯的、唱野台子戏的、逛庙会的,热闹异常。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得动的时候,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打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我有一个亲戚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不大爱同人搭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伯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地大哭。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磨官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三、人物扫描(一)坚强勇敢的冯歪嘴子身份: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奴隶。主要情节:在能够置小团圆媳妇于死地的封建思想意识浓重的呼兰小城,他敢于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这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当他的第一个儿子降生后,流言四起,人们奚落谩骂他们。冯歪嘴子任凭人们奚落,平静地生活着。他爱自己的孩子,体贴自己的妻子。当他的妻子生下第二个孩子不久死去后,旁观者又准备看他的热闹了,可他反而镇定下来。他并不像旁观者想象的那样绝望,他觉得他在这世界上一定要生根,一定要把他的孩子抚养成人,于是他照常活在这世界上。冯歪嘴子是生活的强者,是抗争者。他勇敢地追求爱情和幸福,要争得做人的权利,表现出生的坚强和勇气。性格特征:坚强,勇敢,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二)慈祥寂寞的爷爷身份:封建大家族的开明绅士形象。主要情节:不会理财的祖父总是“自由自在地一天闲着”,“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寂寞的祖父“天天使用一种方法抓掉孩子的帽子,这未免可笑”,可是即使这样,“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在这短暂的快乐之后,我们感受最多的是祖父难于摆脱的寂寞。
呼兰河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