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影响琵琶演奏音质因素.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拨弦的触点,简称点 ,一弦的基本触弦点在复手上方6cm。演奏铿锵有力的重强音或特殊效果时,拨弦触点向下移;演奏平稳、缓慢柔和旋律,根据乐曲音乐效果的需要,拨弦触点向上移动。由于二、三、四弦张力较大,弦粗,其基本触弦点应在一弦的位置上作小于20度斜向上移,这种小幅度上移能使四弦的发音音质协调统一。   2、指甲触弦面,简称面拨动琴弦时,指甲触面的大小和音质也有直接关系。触弦包含有两个方面: 一是指甲端触弦点的大小(一般指指甲形态的尖锐程度)指甲太尖,弹弦音质尖亮单薄,声音颗粒较小,指甲太钝,音质笨拙,颗性差,但有厚度。较为合理的指甲形状象西瓜子,中、名、小三个指甲的尖端有2mm圆瓜子秃型,食指秃型较大,大指用侧锋击弦部分的形状和食指尽可能取得一致。二是弹弦时指甲入弦的深度。一般入弦深度的范围在三、四mm至七、八mm之间,较小的声音用较小的入弦深度取得清晰圆润的音质。音量增大,入弦深度增加,才能发出结实饱满的声音;演文章来源于icle-2633-,使用较小的入弦深度而加大弹指的力度;需要明亮轻柔的效果,使用指甲侧锋来改变其触面,可以求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在演奏中对于指甲触面和入弦深度的灵活运用,能使音质得到丰富多彩的变化。   3、弹弦的夹角,简称角在拨弦的瞬间,弹指指甲与面板的相对角度称为弹弦夹角。弹弦夹角的变化对音质的倾向性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弹一弦为例叙述。它们的变化规律是: 指甲与面板垂直成90度夹角弹弦时,琵琶共振的效果最差,音质尖亮很不悦耳,除特殊效果外,一般不予使用; 当指甲与面板平行,夹角为0度压弹时,音质透亮柔和但音量较小,不易发挥力度; 当夹角逐渐由0度增大,音质变化规律是透亮柔和的倾向逐渐减小,刚性和淳度逐渐增大,当夹角达到45度左右时,音质的特点是刚、亮、柔、厚四种兼顾;夹角继续增大,音质的刚性倾向性增大,柔厚倾向逐渐减小。   4、力度的运用,简称力弱力度弹挑:虎口打开,大指隆起,手指自然弯曲,呈弧形,腕部和掌关节放松,以指骨为支点,手指作轻微而灵活的弹挑,用力的感觉在指骨,拨弦的触点为基本触弦点(覆手上方6cm),指甲入弦深不超过指甲长度的三分之一,弹弦夹角45度以内,弹弦反应敏快,发音明亮柔和,音量弱,颗粒清晰。力度逐渐增大(中力度):指力逐渐加强,指骨、掌骨、手腕紧张度逐增,用力支点向后移至掌骨,弹挑感觉在掌骨,拨弦触点不变,指甲入弦深度增大,手指弯曲弧形减小,弹弦夹角增大,弹弦反应敏快,发音明亮转变为刚亮,柔性逐步减小,颗粒饱满,并有一定穿透力。强力度弹挑:用掌骨和手腕的辅助动作击弦─指骨、掌骨、手腕三位一体发按指力。用力的支点和感觉在掌骨,拨弦触点下移,指甲入弦深度加大,手指弯曲的弧形与弹弦的夹角向上,弹弦反应敏快,发音铿锵有力,颗粒穿透力强。   5、发力速度与力量之间的关系力度是表达乐曲气氛的重要因素,它可用所

影响琵琶演奏音质因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t544455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