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汪凯.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家权力理论探析-------------由卢梭与孟德斯鸠之区别展开来学号:200708030118     姓名:汪凯提要:国父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里的潮流便是走向共和。欧洲的启蒙运动便推动了这一潮流。孟德斯鸠和卢梭便是十九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他们设计的国家权力理论对政治学国家权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民主政治实践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但是,他们的国家权力理论又有着极大地不同,不同之处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孟德斯鸠以“人性本恶”为其理论的出发点,而卢梭则以“人性善,社会恶”为其理论之出发点;孟德斯鸠主张国家权利是可分割的,应当分权制衡,卢梭则主张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分割性,认为可以以道德约束权力;孟德斯鸠主张代议制,卢梭坚决反对代议制,推崇直接民主。不同的主张便会对政治理论发展和民主实践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拟就对其理论的不同的探析而展开,通过比较,结合中国共和革命的历史发展经验及教训,试着找出适合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之路。第一部分,差异的国家权利理论大对决孟德斯鸠和卢梭从国家权力划分与国家权力制约两个层面分析而得出了其国家权利理论,而两人的理论又极大的不同,下面便对其理论的差异进行探析。一,理论的前提不同孟德斯鸠与卢梭都以人性论作为其国家权力理论的前提,但是在人性善恶上二者持根本对立的观点,由此导致其理论前提的差异,直接影响了理论的形成及内在理论体系的建立。孟德斯鸠认为,人的本性并非至善至美,其中不乏丑恶自私,对这种不完善性应提高警惕,在权力面前,人的道德是极其脆弱的,道德天性是完全不能普遍抗拒权力的腐蚀,有权,特别是权力达到一定程度,权力就有被人滥用的危险,因此必须要以权力制约权力达到防止滥用权力的目的等和财产的神圣权利,像专制主义那种权力高度集中是绝对不行的,权力必须分离。基于此种认识,孟德斯鸠继承并发展了洛克的国家分权理论,提出了三权分立,即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为了防止人性恶所导致的滥用权力,孟德斯鸠不把三权中任何哪权赋予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意义,相反这三权是相互牵制和制约的。显而易见,这种政治制度的技术性安排是从人本性的外部即社会的方面给予权力以强有力的制约,以恶制恶,以权抗权。只有这样才能使那些拥有国家权力的人有无限权力去从善,无任何能力去作恶,从而保障了公民的生命、自由平等和财产权。卢梭截然相反,人个体的“性善”和整个社会的“性恶”是其国家权力理论的出发点。他认为,人本来是善良淳朴,富有同情心并乐于助人的。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艺术的进步,人类从自由状态进入了社会状态,人类本性中的美好品质的退化也由此开始。恶的个人便在这种道德异化和退化的社会发展中产生。卢梭说过,“我们的风尚里有一种邪恶而虚伪的共同性。每个人的精神仿佛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我们不断地遵循着这些习俗,而永远不能遵循自己的天性。我们不敢再表现真正的自己,而是在这种永恒的束缚之下,人类便组成了我们称之为社会的那种群体。因此,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我们是在和什么人打交道。”卢梭看来,国家权力的运用就是要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来保障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能够培养和恢复像自然人那样具有美好品质之真正的人。这要求国家必须是道德共同体,其公民是道德公民。这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汪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76 KB
  • 时间201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