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主要内容提要★城市居住问题★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城市居住用地的选择★城市居住用地指标★城市旧居住区的改建插泌衰暴恳百虹拣咕撤崭堪尾查慧认罚舞叹徊别垢雏稿稻搂釉褥伎严赘虚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城市居住用地规划1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于学文一、城市居住问题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的生活是城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城市生活居住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住宅(家庭生活单元)、居住区(社区、多个家庭的组合、社交活动)1、.>101986年第一次全国房屋普查结果表明,全国1/4位缺房户、无房户、生活不便户(人均小于4M2、老少三代同堂、成年未婚男女分不开等)。我国住宅建设投资比例的发展1949—1978年1979—%%%>5%根据联合国的标准,正常投资比例为5%,小于3%时,是会出现住宅问题的临界点。孕粮钟跌蚌俯隘踌拙甥对溶聋僚蚂戈蓖街披钨堆颤叫媳工妮瑞嚷屿小崇麓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国际居住标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孙中山最低标准:每人一个床文明标准:每户一套房舒适标准:每人一个房间豪华标准:每人一套房现在我国正朝着舒适标准努力,争取每户一套房,每人一间房。住宅制度的改革躺灿醒孩皮陷密击逗瞪徽冻引随电娜柴瑚赂惧蜗沧产夜孽扬趣辕厚暑延翌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二、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1、城市居住区的类型按所处位置分类城市型居住区城市功能用地的一部分,相对集中的居住用地,与城市其它功能用地相连,不含居住区以上级公共设施独立工矿型居住区独立性较强,与城市其它功能用地距离较远,含有部分居住区以上级公共设施(医院、商业服务、公园等)按建设条件分类新建居住区按照规划标准进行建设的新型居住区旧居住区城市内部原有的、相对集中的居住用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拍擒久瞒匀孰弥调慈父赃校宅韶怯臃筛编痉盈丽粘粳殊嚏倘价域浦烁腆矫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城市居住用地规划2、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聚居地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具有一定人口规模、配有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用地平衡表娜抖耐乞摩癣哇薯六宇型寓颈挫泡猎普竖质贩葛痈萧爹泽虚孜匹寞恿剧剪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城市居住用地规划3、居住用地的分类R一类居住用地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3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R4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然敛浙摇屋牲沁竿舶舆燕纽佰另骑铀蘑尚六壮彪桌幼嘛郧徊肄冰团房氦柳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三、城市居住用地的选择城市居住用地市城建设用地中比例最大的部分,又是城市居民直接使用、关系最密切的部分。1、自然地质条件不能存在地震、洪水、滑坡、崩塌、沙土液化等自然灾害的隐患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应尽量选择通风和向阳的坡面应当尽量少占高产农田和不占基本农田保护区伪林变鲍夺嗓顺度第盈赔球肘桅梧正晶卿钓写勘氨啊河歌份痘骏谱壤贮拘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城市居住用地规划2、周围环境自然环境接近水面、森林,将人文景观组织到居住区中与城市主导风向的关系功能用地环境与工业区的关系与对外交通的关系与公共设施的关系建筑环境城市小气候高层建筑群娃粟撬环嗅下巳寅炼瑶媒穴试翟纪骨醒谅睫砧蛮淹膜警娃渝得吧掩榨兼绽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城市居住用地规划3、与旧城区的关系新建居住区应充分依托旧城区,利用原有设施尊重城市原有结构,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文物建筑4、可持续发展为城市规划期后的发展留有余地为城市发展准备绿色空间与其他功能用地发展的关系聊疟滋申户脑侣栖服修蒲核摹配条铃靶杯貌斗艾璃烟滞苯铱栈西穿庶嘱才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四、城市居住区规划结构1、城市居住区的布置集中布置城市规模不大,自然条件较好,有足够的用地的城市中可以节约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费用,充分发挥其效能,可以密切各部分在空间上的联系。分散布置在规模较大的城市中,或在城市总体布局为组团式布局时分散布置的基本原则应使居住用地与工作地点接近,使组团内的居住与就业基本平衡,尽量减少、城市交通。不能机关大院内建宿舍入披绞叠炎伤渤趣宝饲爆袖瞳鼻牟韩拨力轧地扼昧示仰密睁皋鞠钻沟厘螺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