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西蒙管理决策思想的地位.doc评价西蒙管理决策思想的地位赫伯特•西蒙是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他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决策理论是管理决策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西蒙认为决策者并非是古典决策理论所倡导的那种具备“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而只是受到生理、动机、能力限制的有限理性的“行政人”,而正是这种“有限理性”的约制使决策者在实际决策中无法满足最优决策所需的苛刻条件而使最优决策无法实现,进而揭示了最优决策的非现实性。作为一种对理论的替代和弥补,西蒙提出了新的决策理论——“满意决策理论”,这一理论是建立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的,通过对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所受到的主客观条件限制的分析和考虑,得出了决策者不可能实现“最优决策”,而只能以“令人满意”为准则来实施决策的结论,从而使满意决策理论合乎现实生活中实际的决策情况,,是创造性地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古典决策理论的“戢优化”准则。“最优化”原则建立在纯粹逻辑推理基础之上,而在现实中,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时间、经费及情报来源上的限制,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无法做出最优决策。因此,人们在决策时更可取的是采取“令人满意”,这使西蒙决策理论更具实践价值。第一、“有限理性”相对“完全理性”而言,更合乎现实情况。“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是一个全知全能的概念,而在现实生活中,能满足完全理性条件的人是不存在的,而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相对而言,“有限理性”弥补了“完全理性”的非现实性的缺陷,充分分析了现实决策屮,决策者所受到的主观、客观上的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并在这个基础上研究现实决策模式,提出了满意决策理论,拉近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更有利于指导实践。第二、西蒙决策理论明确区分了应然和实然的问题,以其实证性保证了现实可行性。如果说古典决策理论是一种规范性的研究,那么,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就是一种实证性的研究。规范研究强调“应当是什么”,是应然的问题,提倡的是一种理想化的、完美的理论模型,但这种理想模型在现实中很难甚至无法找到,这就是最优决策的最大缺陷,也正因为这样,使最优决策模型的价值只能停留在为决策行为提供了一个参照系的层面上,而对于具体的实际操作则是乏力的。而实证研究则强调“是什么”,是一个实然的问题,强调对事实和现状进行陈述,强调的是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中,能做到什么,能实现什么,因而更切合实际,更具实践指导价值。第三、西蒙决策理论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准:满意准则。那么对西蒙有限性的评价有:积极方面:西蒙的决策理论,纠正了此前理性选择设计的完美性偏差,从而拉近了理性选择预设条件与现实生活理性局限Z间的距离。“管理人”的假设。消极方面:西蒙对非理性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非理性不同于有限理性,但却是影响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公共决策或政治决策中,非理性的作用更加明显。对此,公共行政学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林德布鲁姆则进一步
评价西蒙管理决策思想的地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