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叫做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埋深大于5m时,称为深基础。基础的埋深不超过5m时,称为浅基础。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2)建筑物的用途和基础构造。(3)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第一节基础的埋置深度(4)地基土的冻结深度和地基土的湿陷地基土冻胀时,会使基础隆起,冰冻消失又会使基础下陷,久而久之,基础就会被破坏。基础最好深埋在冰冻线以下200mm。湿陷性黄土性地基遇水会使基础下沉,因此基础应埋置深一些,避免被地表水浸湿。(5)相邻建筑的基础埋深基础埋深最好小于原有建筑的基础埋深。当基础深于原有建筑基础时,则新旧基础间的净距一般为相邻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基础按受力特点分有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按其使用材料分有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按构造形式分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整片基础和桩基础等。第二节基础的类型与构造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这些材料都是脆性材料,有较好的抗压性能,但抗拉、抗剪强度往往很低。一、无筋扩展基础为保证基础的安全,必须限制基础内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基础材料强度的设计值,基础设计时,通过基础构造的限制来实现这一目标,即基础的外伸宽度与基础高度的比值应小于规范规定的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由于此类基础几乎不可能发生挠曲变形,所以常称为刚性基础或刚性扩大基础。无筋扩展基础可用于6层和6层以下(三合土基础不宜超过4层)的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砖基础一般做成台阶式,此阶梯称为“大放脚”,大放脚的砌筑方式有两种:“二皮一收”和“二、一间隔收”砌法。垫层每边伸出基础底面50mm,厚度不宜小于100mm,。(a)砖基础;(b)毛石基础;(c)灰土基础;(d)毛石混凝土基础、(a)“二皮一收”砌法;(b)“二、一间隔收”砌法
建筑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