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燃气发展规划》“十五”时期燃气设施建设情况及发展水平 3北京市燃气发展历程回顾 3“十五”时期燃气设施建设情况及投资 4市区燃气设施现状 5各区县燃气发展状况 6发展水平与国内外同类城市比较 9随着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的比重不断增加,对安全供应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现有供应体系难以满足。 9气源建设滞后、安全保障程度低,已经影响到天然气的进一步发展 10用气结构不理想,燃气设施利用率低 11发展不均衡,市区和新城用气水平相差较大 11市场化程度不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11城市输配管网有待进一步完善 12液化石油气市场不规范、目前仍实行价格双轨制 13发展目标 13“十一五”时期燃气需求预测 154.“十一五”时期燃气供应保障 16天然气供应保障 16液化石油气供应保障 175.“十一五”燃气重点发展的领域、区域及项目 17“十一五”时期燃气发展建设方针 17针对气源资源紧张采取的对策措施 21气源及配套储气设施建设 23外围接收设施 23市内输配管网 24新城和中心镇供气规划 25“十一五”时期主要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及建设规模 ,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26政府转变职能,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26积极推进燃气事业的改革,建立健全市场体系 27加强法制建设,为燃气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依据 32科学推进燃气事业发展,为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34建立预警及应急机制,确保供应安全 35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燃气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五”时期燃气设施建设情况及发展水平北京市燃气发展历程回顾北京的城市燃气事业起始于1958年。1958年焦化厂开始供应人工煤气,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1965年开始发展用瓶装方式供应的液化石油气。七十年代又增加了重油催化裂解气。1985年,华北油田第一条进京输气管线建成,北京市开始使用天然气,但由于供气量较小,没有成为主要气源。1997年9月30日,陕北长庆气田正式向北京供天然气,标志着北京市城市燃气发展进入天然气时代。自1997年开始,北京市的天然气供应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北京市大气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使用天然气替代燃煤、改变城市能源结构成为北京市治理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从“九五”末到“十五”期间,开展了大规模的燃煤锅炉改烧天然气的工作,同时市区的新建建筑也全部使用了清洁能源供暖,其中大部分采用了天然气采暖。1997年以前北京几乎没有天然气采暖,城市管道燃气的总用量为5亿立方米/年,而到了2004年,,是1997年的5倍,,占总用气量的60%以上,燃气供暖面积约15239万平方米,%,在市区燃气采暖面积已超过50%。从北京市目前的环境质量情况来看,使用天然气替代燃煤已经达到了预期环境效果,按2004年的采暖面积计算,每年使用天然气采暖替代的燃煤量达到397万吨(折合283万吨标煤),加上替代生活用煤量,天然气替煤总量接近900万吨。在采暖季节,大气中由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硫含量已经基本达标,北京市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不再是二氧化硫。北京市1995—2004年燃气用量增长情况“十五”时期燃气设施建设情况及投资如上所述,“十五”期间北京市天然气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期,投资和完成的工程量也是历年来最高的。根据北京市燃气集团的统计,“十五”时期我市在燃气设施方面(不含用户投资部分)总投资额达到103亿元,其中主要有:陕北天然气市内工程、大张坨地下储气库及输气管线、陕京天然气长输管线首站加压站、陕京天然气长输管线中间加压站、天然气用户发展支户线工程、燃气管网升压改造工程、陕北天然气进京市内扩建工程、大张坨地下储气库扩建工程、板中北高点地下储气库、天然气加气站、液化石油气供应站改造、凤凰亭储备厂改造、2003—2004年上游应急工程、陕京二线、2004年市内应急工程(陕京二线市内配套工程)。“十五”时期共计新建天然气管线2524公里,门站3座,调压站176座、新建储罐10座、天然气加气站7座,,置换人工煤气管道315公里。改造液化石油气加气站7座,发展居民用户89万户。市区燃气设施现状天然气到2004年底,北京燃气集团公司天然气全年购入量为255250万立方米,其中华北油田17947万立方米,陕甘宁长庆气田237302万立方米。%;家庭生活量为占%;%;%。到2004年底,,其中生产用户167户,,公服用户14889户,采暖制冷用户3941户,天然气汽车用户(绿源达公司)1户。液化石油气,供应销售网点73个,供应城区、郊区用户80余万户。人工煤气。各区县燃气发展状况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
北京市“十一五”期间燃气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