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肱骨远端髁间骨折术后两种功能训练的效果比较.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肱骨远端髁间骨折术后两种功能训练的效果比较        [10-10-2411:45:00]    作者:魏艳,杨能霞,江帮芬    编辑:studa20【摘要】  目的探讨肘关节损伤术后功能康复的最佳训练方式,以促进肘关节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更好地恢复。方法对80例肱骨远端髁间骨折术后患者采取两种不同方法的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即早期、无痛、放松的持续被动运动(CPM)。结果观察组于术后2周和4周的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认为早期、无痛、放松的CPM护理训练有利于肱骨远端髁间骨折术后功能的恢复。【关键词】 肱骨远端髁间骨折持续被动运动效果比较肱骨远端髁间骨折后肘关节伸屈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对肘关节损伤后的康复护理,许多文献明确指出强力伸肘用力活动将降低关节活动度,但对于类似解剖位置的膝关节,却提倡早期被动活动,甚至在麻醉下手法推拿松解黏连。同时一些文献指出肘关节不能耐受几天的制动,长时间的固定将导致关节软骨坏死。由于肘关节的特殊地位,任何程度的关节活动丧失,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活不便和心理压力,关节功能的恢复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中心任务[1]。本文试图说明CPM运动在肘关节康复中的作用,对80例肱骨远端髁间骨折术后患者做两种不同的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比较。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男58例,女22例,年龄22~56岁,平均37岁。均为肱骨远端髁间骨折,,,。其中左肘31例,右肘51例,双肘均伤2例。伤前均活动正常,无关节活动度丧失,无内科并发症。伤后根据病情取肘后入路尺骨鹰嘴切骨行Y型钢板、内外侧双钢板或辅以横向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关节内或皮下置负压引流,使用颈腕吊带,屈肘90°功能位肘后石膏托外固定。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有可比性。详见表1。 ,即术后鼓励手、腕关节主动活动,24h内拔除引流管,2周后允许肘关节主动伸屈活动,活动间期用石膏托固定,疼痛敏感者予以口服止痛药物,必要时予哌替啶肌肉注射。4~6周拍片证实有骨愈合,拆除石膏,开始做主动、被动肘关节伸屈锻炼。 ,即术后鼓励手、腕部主动活动以减轻肿胀,8~12h拔除引流管,术后3天开始CPM训练。练习时取下石膏托和吊带,使用C

肱骨远端髁间骨折术后两种功能训练的效果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