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与宏观夏书奇2004年7月2日一、原子模型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的中央,原子外层为电子层。质子以一定的频率向其四周发射微粒子,其密度与离开质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微粒子为刚体,运动速度远大于光速,运动过程中与其他微粒子碰撞,符合刚体碰撞,动量守恒,运动传播速度与它们之间的碰撞次数成反比。中子对向其碰撞的微粒子有一定的吸收作用。电子为刚体,不发射也不吸收微粒子。从质子发射的部分微粒子可被临近的中子吸收,部分远离质子后可被电子反弹回来,部分可通过电子之间的空间,逃脱原子系统。质子为宇宙中能量的源泉,微粒子占据了原子系统之外的空间。外周空间的微粒子也通过电子之间的空间,进入原子系统。微粒子为全同粒子,互为传播媒介。质子和电子的数量是不要求相等的,电子位于原子系统的外层,由内外微粒子决定其位置和位置改变。当外层电子减少时,原子核发射的微粒子逃脱原子系统的概率增加,表现正电性;反之,表现为电负性。原子的辐射包括质子辐射,即发射微粒子;也包括外层电子在内外微粒子作用下的震动,其震动具有内外振幅不一致的性质,内短外长;但震动过程中与微粒子的碰撞次数应该接近。二、力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力只能通过粒子接触起作用,作用过程中动量守恒。三、时间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人为地将这一过程等分,形成时间观念。时间具有可变性。四、空间微粒子可存在的区域,称为空间。比微粒子大的粒子和物体周围的空间呈球面样,其他的呈平直状态,二者临界时呈曲面改变。但为了研究的方便,空间最好虚拟成平直的。五、微粒子的空间分布根据原子模型,我们拟定宇宙间的物质均为原子组成,从原子系统外没有微粒子开始,让这个系统内外微粒子交换,通过计算可得出空间微粒子总量与质子数量成正比,密度会无限接近某一定值。微粒子的运动导致了宇宙空间的普遍斥力,是宇宙膨胀的基础。六、粒子的狭缝干涉和衍射制作狭缝的材料由原子物质构成,其狭缝可看成周围许多原子系统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微粒子层状结构,粒子通过微粒子层时,与微粒子作用后,部分呈不同角度偏曲,也包括微粒子的运动。造成这种结果,原子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虽然粒子在空间的运动与微粒子作用时会表现出波动性。七、电场为微粒子的不均衡分布引起。各种空间的微粒子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都是一定的,若各种原因引起其密度增加,就会引起微粒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场。八、磁场为质子和中子相对位置改变,引起微粒子产生改变。如果放射性元素在通电状态下会改变其放射性,则可证明电场是可以影响原子核,从而引起磁场。九、电磁波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振动(受微粒子的作用引起),作用微粒子后由微粒子传导,微粒子间遵循刚体碰撞,但当发生非正碰时,电磁波强度减弱,表现为横波特征。传播越远时,这种碰撞次数越多,完全可能导致其中的一个振动丢失,出现频率减少的现象,出现红移。在微粒子分布呈弧形时,这种红移加快,并且传播方向偏转。十、能量质子是能量的源泉。化学能以减少两个原子或分子间的体积,释放部分微粒子产能,但二者的体积仍是有增加的。核聚变和核裂变以新产生元素的体积增大产能。也就是说,有两个中子的氢原子比没有中子的氢原子体积要小得多。十一、温度温度是微粒子杂乱无章运动剧烈程度的表现。温度越高时,原子体积越小,质子辐射越弱,但电子振动越强,整体辐射增强;温度越低时,原子体积越大,质子辐射越强,但电子振动越弱,整体辐射
微观与宏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