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学会自我保护》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定位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教学目标】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学生情况,《学会自我保护》一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知道身体的隐私部位。知道在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的同时,也不能侵犯别人的隐私部位,即使闹着玩也不行。,怎样分辨性侵害,如何防范性侵害。,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如何正确自助和求助。【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2、3【学情分析】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的性心理是从男生、女生的区别以及男生、女生的交往行为开始的。这个年段的学生性别意识还不太强烈,对自己的身体界限和别人的身体界限没有足够的认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时也会做出让别人反感的行为,造成同学之间的冲突或误会。在异性成人面前,更是没有基本的自我防范意识,容易受到身体或心理的伤害。《学会自我保护》这一课程正是基于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成长需要而开设,引导学生知道身体的隐私部位,认识性侵害,知道怎样分辨性侵害、如何防范性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课堂交流知识要点】身体接触有感觉好的,也有感觉不好的。胸部、臀部等背心、短裤遮盖的地方就是“隐私部位”。不能给人看,也不能给人摸,不论他是谁(即使是长辈),都要断然拒绝。同时,我们也不能侵犯别人的隐私部位,即使闹着玩也不行。要当心陌生人的使劲拥抱、抚摸、亲吻、触碰隐私部位等行为。要学会预防性侵害,记住“安全三部曲”:大声说“不!”;迅速跑开,跑到能找到的最近的安全的地方;告诉我们信赖的人,只到我们受到保护为止。万一遭到性侵害,要记住这几个关键词:不要害怕、告诉大人、不要洗澡、尽快报警、不要隐瞒、乐观面对。【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体验式教学;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课前准备】PPT课件、男孩女孩图、彩色笔、双面胶【课堂实施方案】一、教学主题:认识我们的身体——认识隐私部位自我介绍: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由我和大家一起来上。我姓刘,今天要和大家上一节很好玩、也很有意义的课,同学们要抓住机会、积极参与哦!(1)课前热身——《雨点变奏曲》狂风——双手摩擦,用嘴吹气小雨——用指尖敲击桌面中雨——用手拍自己的大腿大雨——鼓掌暴雨——鼓掌跺脚小结:游戏结束了,大家说说:刚才我们活动的都有身体的哪些部
心理健康《学会自我保护》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