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违规违纪问题的思考摘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于纳税人,管理与企业不同,同时,行政单位财务违规违纪可能引起除国有资产流失、带来恶劣社会影响等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的合规合法性,防止财务违规违纪。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违规违纪的表现形式,讨论了违规违纪相关原因,并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违规违纪的防范措施和方法。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违规违纪分析预防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化进行,行政事业单位面临愈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因此往往还存在着财务违规违纪现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违规违纪现象一方面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形成经济损失,影响社会主义效益,另一方面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违规违纪问题的思考,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并防范财务违规违纪的发生。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违规违纪现象分析(一)财务账目核算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账目未单独记录,前后账目不连续,无法准确反映单位业务发生明细情况,甚至存在票据遗失账目保管不善的情况;部分单位将收支账目合并为同一科目,将收支记录在相同账目的借贷方,并在期末将收支金额进行抵消转入其他科目,不同收入和支出未分开按不同类别进行明细核算,客观上造成账务不清;部分单位将补偿性收入和向外借出的资金记录到同一会计科目,用以掩饰单位财务问题;部分单位在账务处理时,原始凭证不齐或者相关票据无经手人和审批人签字便记录入账,核算不规范。(二)资金管理缺乏规范。1、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较为重视专项资金的申请,以期争取更多的项目经费,但是专项资金申请到后,往往忽视专项资金的科学管理。主要表现为:专项资金挪作他用,未用于应用的项目中,项目需要资金无法及时到位,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影响项目实施效果甚至影响项目的正常实施;部分单位将公用经费在专项资金范围内列支,挤占专用资金;部分单位财务预算不合理或者在项目建设中临时扩大规模,专用资金超支、不够用;部分单位项目建设盲目施工,在未进行招投标和未取得批复的情况下就进行建设,未按专项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财务管理。2、资金管理存在违规现象。部分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违规现象,单位设置账外账,将工本费和手续费列入其他账户,隐瞒非税收入;部分单位将闲置固定资产,如厂房、办公场地等向外租赁,租赁收入列入“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科目中以达到偷逃税费的目的;部分单位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导致收支不明。(三)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由于固定资产相对稳定,部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不注重固定资产的管理,导致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主要表现为:部分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只记录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没有记录固定资产的增加,特别是在跨年结算时更易出现此种现象;部分单位固定资产在建设完成已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时,单位将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但由于未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因此该固定资产长期处于“帐外”状态;部分单位未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仅反映固定资产总账,财务部门无法掌握固定资产的具体资料和详细使用情况;部分单位未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理,无法掌握资产报废和损毁情况。二、财务违规违纪原因分析(一)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历史原因影响,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还不够高。一方面表现为没有树立主动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认
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违规违纪问题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