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寒门学子为何离北大清华越来越远.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寒门学子为何离北大清华越来越远“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三十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陷入停顿。拿到班级花名册时,陆铭注意到了大多数同学没有留意的一个细节――全班60多位同学,农村籍学生只有5个左右。作为北京大学某文科院系2009级的一名班长,陆铭此前一直以为,通过高考选拔获得中国这所顶尖大学通行证的同龄人,多数该有着和他类似的成长经历:出身农村,家境贫寒。这是这名来自四川的22岁寒门少年从小被灌输并认定的世界观:知识改变命运,逆境造就人才。现在,手上的花名册颠覆了他的信仰。而这正是眼下中国名校生源变迁的缩影。有统计显示,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清华2010级生源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事实上,不仅仅是北大清华。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得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在北大校园,陆铭鲜有同乡,毕业于县级中学的他也没校友可聚,他是传奇,但成了孤独的传奇――眼下,什么样的年轻人才最有可能上北大清华?寒门少年都去了哪?学习刻苦,成绩不错的寒门少年都去了哪儿?教育学者杨东平的研究显示,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以湖北省为例,2002―2007年5年间,考取专科的农村生源比例从39%提高到62%,以军事、师范等方向为主的提前批次录取的比例亦从33%升至57%。而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家庭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向上流动倍感艰难的不仅仅是农村少年。2004年,厦门大学教育学院课题组对全国34所高校的生源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连专科都考不上或不愿读的少年大有人在。以河北一座普通农村小镇为研究样本,那儿浓缩了中常看不到什么人,一旦闹出点什么动静,一大帮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立即呼啦啦地从网吧、桌球室里涌了出来。那扇门在高考前就被关上了贾琳一直庆幸,自己在上帝关上门的前几秒及时跳了出来。这位来自河北沧州农村的26岁女孩,现在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研三学生。儿时,贾琳就被家人告知,自己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命运,要么念书,要么参军。她的伯伯与堂哥,就是通过参军,在城市里过上了体面的生活。上世纪80―90年代中期的高考升学率低,但仍旧让寒门子弟心怀憧憬。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1998年,北大农村户籍学生的比例在20%―40%之间,1980年代中后期是农家子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期,三成多北大学子出自寒门。彼时,中国正值社会结构松动,社会阶层流动活跃,底层成为这一阶段社会变革中的受益者。寒门英杰辈出,是那个时代最温暖人心的变迁。贾琳的小学、初中分别在乡村与县城度过。中考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母亲为成绩一路优异的她报考了衡水中学。在这所将应试教育发挥到极致的军营式河北省超级中学,贾琳与来自全省最优秀的同龄人度过了紧张且竞争激烈

寒门学子为何离北大清华越来越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6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