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doc先兆流产[中医概念]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又称“胎气不安”。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先兆流产、先兆早产。胎动不安是临床常见的妊娠病之一,经过安胎治疗,腰酸、腹痛消失,出血迅速停止,多能继续妊娠。若因胎元有缺陷而致胎动不安者,胚胎不能成形,故不宜进行保胎治疗。若胎动不安病情发展以致流产者,称为“堕胎”或“小产”。若妊娠在12周以内,胎儿未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若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小产”。[病因病机]主要机理是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常见分型有肾虚、气虚、血虚、血热、外伤和症痫伤胎等。[西医概念]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的阴道流血、继而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痛,盆腔检查宫口未开,胎膜完整,无妊娠物排出,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如症状加重,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妊娠于28周前终止者称为流产。如在妊娠12周前自然终止者称早期流产,在妊娠13〜27周自然终止者为晩期流产。从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及不同年龄的统计,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在15%~40%,约75%发生在妊娠16周以前,发生于妊娠12周前者占62%O流产从开始发展到终结经历一系列过程,根据其不同的阶段,可给予不同的诊断名称,分别为: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过期流产。[病因]1•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是流产的主要原因。染色体异常包括数量异常及结构异常两大类。曾有研究显示,在早期自然流产中有50%~60%的妊娠物有染色体异常。夫妇中如有一人染色体异常,它可传至子代,可导致流产或反复流产。2母体因素(1)全身性疾病全身感染时高热可诱发子宫收缩引起流产;某些已知病原体感染如弓形虫、单纯疱疹、人支原体、解腺支原体、巨细胞病毒与流产有关;孕妇心力衰竭、严重贫血、高血压、慢性肾炎及严重营养不良等缺血缺氧性疾病亦可导致流产。(2)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未控制的糖尿病等。(3)免疫功能异常。(4)严重营养缺乏。(5)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或使用海洛因等毒品。(6)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甲醛、苯、铅等有害化学物质。(7)子宫缺陷如先天性子宫畸形、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等。(8)创伤如挤压腹部或快速撞击,甚至手术、性交过度等。(9)情感创伤如过度恐惧、忧伤、愤怒等。[临床表现]1•停经大部分自然流产患者均有明显停经史。,一般出血量少,常为暗红色,或为血性白带,但历时有时可达4~5天至一周以上。在流血出现后数小时至数周,可伴有轻度下腹痛或腰背痛,在妊娠12周以后,患者有时可感到阵发性腹痛。妇科查体可见宫颈口未开,无妊娠物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时间相符。[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即可诊断,有时需结合妇科检查、B超、血hCG等查体或辅助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并进行流产类型的分类。对早期妊娠特别是停经时间不久的先兆流产主要是观察继续妊娠的可能性。主要的辅助诊断方法是B超及血hCG水平的检测。正常早期妊娠时血hCG水平有倍增时间,可连续测定血hCG以了解胎儿情况。如每48小时血lhCG水平升高不到65%,则可能提示妊娠预后不良。同时B超的连续监测也有重要意义,如仅见胎囊而迟迟不见胎儿或有胎儿而迟迟不见胎心出现,均可能提示预后不良。[中医病因]—、肾虚素禀肾气不足,或孕后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以致胎动不安。二气虚孕妇素体虚弱,或饮食过度,损伤脾气,或大病损伤正气,气虚冲任不固,胎失所载,以致胎动不安。二、素体阴血不足,或久病耗血伤阴,或孕后脾胃虚弱,恶阻较重,化源不足而血虚,血虚则冲任血少,胎失所养,而致胎动不安。四、 血热孕妇素体阳盛,或肝郁化热,或过食辛燥助阳之品,或外感邪热,遂致阳盛血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遂致胎动不安。五、 外伤孕后不慎,跌仆闪挫,或登高持重,或劳力过度,使气血紊乱,冲任失调,不能载胎养胎,而致胎动不安。六、痫痫伤胎孕妇宿有瘟痼之疾,瘀阻胞脉,孕后冲任气血失调,血不归经,胎失摄养,而致胎动不安。[辨证论治]本病以腰酸、腹痛为主,或伴阴道少量流血,故辨证中应注意腰腹疼痛的性质、程度,阴道流血的量、色、质等征象,以及出现的兼症、舌脉,进行综合分析,指导治疗。对有外伤史、他病史、服药史者,应在诊察胎儿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安胎还是去胎的原则。安胎大法以补肾固冲为主,并根据不同情况辅以益气、养血、清热等法,总宜辨证施治。若经治疗后腰酸、腹痛加重,阴道流血增多,以致胎堕难留者,又当去胎益母。—、肾虚型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伴阴道少量流血,色黯淡,头晕耳鸣,两膝酸软,小便频数,或曾屡有堕胎,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证候分析: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因而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有阴道少量流血,色黯淡;肾虚髓海不足
先兆流产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