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巢》纪录片策划《暖巢》纪录片策划08级编导一班陈姝慧《暖巢》记录片策划08编导一班陈姝慧目的意义“枯巢老人”,又称“孤巢老人”、“空巢老人”,是指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守候着一个空荡荡的家,如同一个雏鸟飞走后留守在空巢里的老鸟。据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策后,生育率与亡率同时下降,使人口结构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90年代以后,老年人口比重继续稳步提高。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8838万人,%,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空巢”家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目前的“空巢”家庭已经接近33%,“出门一把锁,进家一盏灯”,成为这种家庭的生动写照。 中国《新老年法》草案将“常回家看看”写入,这也标志着中国枯巢老人的社会生存形态也日益严重。近年来,空巢家庭发生的悲剧不时见诸报端,甚至有老人在家中去世多日才被发现的报道。这样的事件一次次警醒人们,养老已经不足以让老人颐养天年。暖巢,暖心,暖暮年才是耄耄之年的老人家最渴望得到的。内容形式节目内容:这是一个关于孤独老人的题材,通过对身边孤巢老人的描述,试图向人们告诉老人的孤单和无助。看过不知对关爱的心灵,是否有所触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他该怎样度过这些最后的凄凉日子……多少次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常在空荡荡的房子里,独守一台电视机;他们需要饲养小动物来排解寂寞;他们会在节日来临时,认真地等待电话那头儿女的一声问候……而在这些枯巢老人身边的那些保姆、护工又是如何看待这些被枯巢的老人的呢?枯巢老人心里愿望是什么?他们先要的生活状态又是怎么样的?生活给了他们什么养的选择?他们又被选择了什么?《暖巢》记录片策划正是想用融入枯巢老人的生活,记录他们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从最真实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以情动人,真实记录。从而反映现实的枯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暖巢的口号,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到暖巢这个行里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缓解社会矛盾问题,让更多的枯巢老人得到心灵的爱。节目形式:本片属于人文纪录片,采用客观的记录方式。采用同期声解说,音乐,文字材料等形式来制作本片。节目当中的音乐使用较为伤感的曲调,结尾使用的音乐当符合本片的主题。节目时间大致约20分钟(视情况而定)。组织机构知道做什么之后,就要考虑由哪些人来做,怎么分工,怎么合作。这里重要的是形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和明确参与工作人员的职责。组织机构往往有两个层面,1、是组织领导机构,2、是具体制作板块划分。1、组织领导机构:制片人:由于是学生作品,可以由几个主要学生集资和拉赞助构成。导演:由一位主要学生担任,负责指挥整个片子的实施,和现场的拍摄活动。剧务:剧务两人,负责其主要工作任务是做好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工作。一是开拍前,一是拍摄后,所有的“杂事”都由他们全权处理。2、具体制作板块划分:摄影:摄影一人,负责纪录片的拍摄。录音:录音一人,负责纪录片的录音。后期:后期两人,一人负责后期配音,一人负责拍摄完成后的剪辑和音效合成。拍摄对象:两个孤寡老人,两种不同生活状态里的空巢感,同样的孤独落寞,包括自己在家居住的老人和在养老机构居住的老人。保姆,护工等对孤寡老人的看法,和枯巢老人生活状态的了解。实施程序明确了人员组织和任务分工后,就可以部署工作安排了。什么时候完成前期准备,什么时候进行拍摄,什么时候进行后期制作。第一阶段:撰写脚本,把所要拍摄的内容大致勾勒出来。时间大约7天。第二阶段:筹备资金,同学之间的集资。成立临时外联部门,为本纪录片拉赞助。时间为10天。第三阶段:寻找所要拍摄的地点以及对象,拍摄前期:与拍摄对象共同生活15天,观察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采访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说明现实状态下的枯巢老人被忽视的无奈局面,唤起人们的深思。拍摄中期:在与拍摄对象相互了解,深入体验之后,就可以进行实际拍摄活动了,拍摄方式主要是跟踪拍摄。时间大约为15天。第四阶段:在拍摄结束后进行后期剪辑加入各种文字、音效等,如果发现镜头有不足和漏洞,可以进行后期补拍。整体时间大约需要15天。经费预算项目的实施、节目的制作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目前有两种方式:1、学生自己筹资;2、尽量争取赞助经费,可以向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或企业申请赞助。经费主要用途:1、购买相关器材;2、摄制组的食宿费和交通费。六、效果预测本片完成后1、在学校内部进行公映:2、还可以投寄电视频道;3、可以选送参加比赛。通过这些方法希望关于枯巢老人的生活状态能够得到关注,让空巢得到温暖,心灵得以慰藉,暖巢——暖人心。附录:《暖巢》纪录片脚本08编一陈姝慧解说词:多少次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常在空荡荡的房子里,独守一台电视机;他们需要饲养小动
《暖巢》纪录片策划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