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东林书院与东林党.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东林书院与东林党东林书院与东林党。20分美国学者贺凯《明末的东林运动》,明末东林运动的失败,代表传统儒家价值观与现实恶劣政治势力斗争的一个典型,他们是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但不是一个改革政治的士大夫团体。这个评价非常接近东林的真面目,美国学者看透,中国学者身在其中看不透的原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重整道德有两种含义,顾宪成高攀龙的重整道德,就是重整君臣之间的道德,就是为官的道德。但是他们下野了,就不会再去考虑或关注重整道德的重心。下野以后办书院,他们关注的是重整学术的道德,改变学风,回到朱熹那里去,以这种心态来办东林书院。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化地从概念化出发,人云亦云的认为,东林书院是一个议论政治的讲坛。东林党是什么,当今人看到党,认为是政党。历史上的党有另外的含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下,它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唐代“牛李党争”,这个党不是政党,《剑桥中国隋唐史》作者是一些西方的汉学家,写到牛李党争的时候就指出,牛党和李党这个派别,不论在当时,还是后世记载中都被称为党,他在党后面特别用英文标注factions,朋党,派系,觉不是今天意义上的政党的党,在政党的后面又加了括号Parties。他说,中国的政治理论通常都认为,如果准许在朝廷结成朋党,那么,人们所期待的能实现长治久安的道德和社会秩序便要可悲的受到损害,党这个字表示,道德败坏,他对指控者和被指控者都有威力,都可能遭到贬谪。他的意见恰巧能真实的表现东林党,是朋党,不是政党。著名的历史学家万历15年和中国大历史的作者黄仁宇,有一段精辟的分析,他参与了剑桥中国明代史关于隆庆万历这一章的撰写。他在讲到东林党的时候也是这个观点。这个标题叫做东林书院和朋党之争,他明确的写到说,东林党不是这个用语的现代意义的政治党派,翻译为党派的党有贬义,在意义上更接近诸如派系,宗派,帮火一类词。成员的身份没有固定的标准,开始时党人是从他们的敌人得到这个称号。我认为黄仁宇的这个解释比较接近于历史的真相。有的学者把东林党类比为现代的政党,好像他们是一个在野党,来抨击在朝的执政党。也有的学者认为就算他们不是现在我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政党,但是是不是可以把它看作政党的前身或者是政党的雏形。在英国17世纪以后最早出现了政党辉格党托利党。后来一部分东林书院的人再度出山做官了,他们表现出来一种清正廉洁的倾向,对腐朽势力的一种斗争,引来了对东林的不满,所以他们会来指责你。顾宪成在世时,这种倾向已经显示出来了,更不用说他死去后,高攀龙等人再度出山,这种现象更加复杂化。顾宪成私人的朋友李三才(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在出任时很有作为,也有政治抱负,得到大家的好评。在那个要增补新成员的时候,有人建议把李三才这样的人从地方上选拔到中央进入内阁。必然引起反对派的不满,因为牵扯到权力的分配问题,那么他们必然要用丑化李三才的方法,阻止他进入内阁去。于是有人弹劾李三才,说李三才贪,显,假,横,丑化他。还说李三才背后有一批党员,在结党营私,所以有人会支持他举荐他进入内阁。面对这种情况,已经在东林书院以桃花源人自居的顾宪成沉不住气了。他想为李三才辩护,所以写了信给内阁大学士叶向高和吏部尚书来为他辩护,结果适得其反。在我看来,是顾宪成的失策,因为他以桃花源人自居,不该过问,私人信件也可以被拿来做文章——说顾宪成在东林书院遥控政治,和李三才结成一党。

东林书院与东林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9-12-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