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东与灵武市隔河相望,南于青铜峡市瞿靖镇、邵刚镇相邻,西与贺兰山内蒙阿左旗相接,北与本县望洪镇(宋登、西玉)接壤,航测面积115平方公里,距首府银川市45公里,永宁县城23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国道109线,姚叶高速公路南北穿过,西大路(李俊—银川),李小(李俊—小坝)穿境而过。,贺兰山褶皱带鄂尔多斯断层台间拗陷区即银川地堑,此拗区系古老陕北盆地之一。直至二世纪早期,才由海陆交替变化以陆地为主结束了海洋的历史,第三世纪至第四世纪初期,即喜马拉雅山运动期。由于贺兰山,牛首山剧烈上升的影响,使鄂尔多斯地台缓缓上升,银川平原处于上升之间,成为相对下陷区域,李俊镇也就处于平原沉降的转折端,同与黄河带来大量碎屑及周围风光物堆积拗陷地带,逐渐形成了今日之银川平原的李俊镇。地势,全镇地势平坦,沟渠路林配套,地势南高北低,处于自然倾状态,境内南部,东西以150米至200米左右高低落着东西伸展,地势自然的形成为农作物灌溉提供有力保障。,过渡性差异性、差异性明显,具有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秋凉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和气象灾害较的特点。雨量、降水,是气候特点之一干旱少雨,农作物靠引黄灌溉,由于地处季风区的西北边缘,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干寒季风的强烈影响,从海岸吹来的温湿东南风季风相当微弱,造成雨量稀少。温度,李俊气温时空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8度,春季升温和秋季降温过程短而快。湿度,,最冷的月平均为-8度,最热月平均为25度,历年平均为10度,地下20厘米处,最冷月平均为-,,。风向、速度,李俊镇气候是冬春风较大,多偏西北风,风力较小,多偏西南风,每年春夏之交时常有几天的风暴雪,正当草不复生期和枯死期交替≧17米/秒的瞬间风速在风力≧,以1月和4月最多。沙尘暴在几年明显增加,3至6月份能见度小于500米—1000米的灾害性气候多发生在春天,每年大小沙尘暴天气达5至7次之多。,李俊镇处于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西干渠的宁夏四大干渠之间,地下水受水貌,地质的影响,储量差异较大,湖泊,沼泽地,,。河流、水库、湖泊、地下水资源,水利工程:中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经青铜峡市叶盛镇至原仁存渡,由南向北流经望洪南方边界,,河南宽500—1500米不等,原仁存乡雷台9队,渡口农场在黄河堤灌种植农作物。湖泊,李俊镇是属宁夏七十二连湖区域,解放前湖泊面积约占80%,解放后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湖有西长湖,大庙湖,宁化湖,魏家湖杨家湖、减湖等,从1975年农业学大案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改造农田的湖泊进行开发,大部湖泊经过平整变成了良田,目前有湖泊水面14处,面积最大的30亩,最小的3-5亩,这些湖泊且都进行养渔。:亩全镇区域总面积79591湖泊面积785其中: ,镇区内有生长300多年的四棵树和独具特色的金塔(又称多宝塔),吸引区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四棵树在宁夏永宁县李俊镇郭家湾子村北,有四棵粗细基本相同的古老银白杨,树高约21米,直径为1米,四棵树呈正方形布局,树与树之间相距8米,树冠遮地面积约1亩左右。按古树的年轮推算,约有320年或370年历史。四棵树虽经风雨300余年,仍然苍劲挺拔,古树新枝,繁茂异常,枝头上栖息着已经少见的珍禽"苍鹭",其鸣声闻于数里之外,当地流传着种种关于四棵树的传说,更使古树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以明代弘治四年(1492年)镇守指挥李俊之名命名。1960年8月22日由原宁朔县划归永宁县,设置李俊镇人民公社,1983年9月有区人民政府批准改称李俊乡,1984年6月14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改设为李俊镇。2003年8月宁夏县乡体制改革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将原仁存乡撤销,整体合并李俊镇,成立李俊镇人民政府。2011年镇区辖15个村民委员会,一个居民委员会、,142个村民小组,全镇8561户,人口33243人,其中回族5670人,占总人口 17%,金塔村是镇人民政府的所在地,是李俊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
永宁县李俊镇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