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2012年第33卷第4期419L;二诊,参芪地黄散加龙牡、益智仁、龟版、枸杞、菊花,早晚各服10g,治疗3个月后,自觉症状消失,症候积分减少为40,,,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继用上方散剂至今,现精神尚可,能正常务农,无明显消瘦乏力及并发症。讨论糖尿病是多种因素致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乃中医“消渴”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论述。随着经济发展和都市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有关资料统计现发病率为3~6(其中:显性发病占3,隐性发病占3%),由此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已成为日趋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长期服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难以准确掌握药量致血糖不能控制、低血糖症、毒副反应、多系统损害、死亡。中医认为本病是肺胃肾以肾为主之阴虚燥热,致气虚血瘀,阴竭阳亡之危。近年诸多临床研究证明以气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瘀滞贯通始终_4~7],脾肾为气阴之本。本着“治病求本,标本同治”原则,以益气养阴、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理论自拟参芪地黄散,方中生脉散益气生津,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三补、三泻,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两方合用气阴双补治其本,辅黄芪、石斛、制首乌以助治本;佐丹参、三七活血化瘀,共奏益气养阴,化瘀生津之功,减少了降糖药对肝肾损害等副作用,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近代药理研究:丹参、怀山药、生熟地、麦冬、茯苓、天花粉、枸杞、泽泻、石斛等通过改善中医症候群,多途径、多环节逆转机体的病理状态以调节阴阳平衡而达到降糖作用,此法制作简单,服用方便,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有效提高了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陈灏珠,[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30—,[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354—,[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77—]王洪霞,,2008,26(2):4-6.[53高文军,[J].陕西中医,2008,29(8):975—,杜联,谢春光,、活血化瘀法对2型糖尿病血管炎症患者TNF-a影响的临床研究[J].甘肃中医,2010,23(1):17-].新中医,2010,42(12):13—14.[8]李素华,刘明开.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凝血活性的改变[J].中国医疗前沿,2010,5(5):60—61.[[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66—168.(收稿2011-11-15;修回2011-12-10)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观察景玉玲安静宁夏自治区中卫市人民医院神经内分泌科(中卫755000)摘要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丹参注射液(丹参酮)配合西药(甲钴胺)治疗本病33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
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观察.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