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机制探讨
【关键词】性教育;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学生保健服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师资队伍。1999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02年9月,教育部又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意见》和《纲要》都强调指出:中小学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骨干教师。
1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状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严重匮乏和专业水平较低是目前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笔者曾对4所学校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4所学校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没有一人是师范院校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也没有一人获得过国家心理咨询员或心理咨询师之类的上岗证书,只有3人参加过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有3所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设在政教处,由政教处的干事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1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设在医务室,由1名校医兼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普遍感到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教育主管部门的教研室和学校都没有真正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业务机构;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的预、决算;在职称评聘上也没有相应的学科,只能挂靠其他学科;学校用房紧张,有的心理咨询室只能与其他部门在一起办公。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状况不容乐观,且近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培训理念和实践衔接不够紧密,普及性和实用性方面存在不足;培训选用的教材针对性不强;培训模式单一,与教师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不适应;培训形式脱离实际、效果较差;培训考核不严格,奖惩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培训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等[1]。这些问题亟需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的注意和重视。
2 建立科学培训体系
加强政策导向,进行宏观管理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或修订针对性强、易操作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规划,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制度建设,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质量评估制度,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成本补偿和良性的经费投入机制。要建立省一级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中心,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列入全省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统筹安排中小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负责审定和选用质量好、水平高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教材[2]。
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普教处(科、股)要进行宏观管理,不断总结和推广一些行之有效的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省、市、县各级教研部门,要成立相应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积极组织和开展本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要明确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提供必要条件。制定有关政策,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依托有关高校,严格加强、科学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和队伍建设,逐步做到“持证上岗”,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结合、专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机制探讨.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