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30年之发展_图文理论探索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30年之发展范全青郭维真凤元杰(嘉兴学院图书馆浙江314001摘要30年来,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介绍推广阶段、普及应用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文章通过对各年和三个阶段研究论文的数量、主题、作者和期刊进行计量分析,揭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及热点、核心作者和核心期刊,从而得出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发展状况计量研究1引言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研究方法,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1]。国外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始于1917年,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我国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较国外要晚半个多世纪,从目前可以检索到的资料看,文献计量学相关论文最早出现在1964年,张琪玉、王恩光分别在5综合科技动态(第二分册情报工作6的第5期上发表文章,介绍了美国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0[3],但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早期论文是1979年沈中和在5自然杂志6上发表的5新颖的<科学引文索引>6一文,之后相继发表了一些介绍性和应用性的论文,并逐渐应用到各学科领域。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情报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本文利用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源,从主题、题名、关键词三个检索项,以/文献计量0、/论文统计0、/引文(证分析0、/著(作者分析0、/载文分析0、/布拉德福定律0、/洛特卡定律0、/普赖斯指数0、/齐普夫定律0、/文献增长0、/文献老化0、/集中与分散定律0、/科学计量0、/情报计量0、/信息计量0、/网络计量0、/链接分析0、/词频分析0、/同被引0、/文献耦合0、/H指数0、/影响因子0、/核心期刊0等检索词进行检索,经去重整理后得到我国1979-2008年公开发表的文献计量学论文6653篇,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30年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2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阶段一个学科发文量的多少及其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这个学科的发展状况、进展及趋势。早在1992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汪冰就对我国1979-1989年间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进行了定量分析,论述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取得的进展[4]。30年来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按年度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表11979-2008年我国公开发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统计表¹KI和维普数据库的数据。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1979-2007年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数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根据论文数量的发展状况,结合研究进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把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介绍推广阶段、普及应用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1983年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的介绍推广阶段。这一阶段的论文数量较少,年发文量不超过20篇,,且以翻译、介绍、吸收和引进国外研究成果的文章为主,缺乏系统性的研究。-1989年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发展的普理论探索及应用阶段。这一阶段年发文量在20-100篇之间,,除了继续介绍和评述国外文献计量学研究进展外,还涉及了文献计量学在科技预测与管理、学科建设、图书馆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利用载文统计、引文分析等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学科研究方向、核心作者、核心期刊,以及验证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文文献方面的适用性等内容。另外,在这一阶段,文献计量学的内容被搬上了大学的讲坛,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了5文献计量学6课程;出版了文献计量学方面的专著,如邱均平的5文献计量学6;开始着手研制建设论文和引文数据库。这为下一步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应用进入规模化、系统化、现代化的的全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年发文量在100篇以上,,研究的文献类型包括了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图书、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网络信息资源等,其主要特点是:(1建立了一批具有相当数据规模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献数据库。主要的有:KI系列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以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为我国的文献计量工具和手段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必要的基础;(2核心期刊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先后于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出版了四个版本的5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6;(3文献著录格式进一步规范。199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
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30年之发展 图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