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中崛起(电视短片稿)2008年初夏,那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悄然降临彭州,转瞬间——天眩地崩,山河破碎,让这座古韵之都承受了亘古未有的磨砺,全市20个镇损失惨重:4万余户共计455万平方米的城镇住房不同程度受损,残垣断壁,满目疮痍……而当地震的阴霾渐渐褪去,彭州就迎着重建之东风,把城镇重建作为改善场镇整体面貌、提升场镇优势产业的历史机遇,秉持“重建促发展”理念,以“规划优、重建快、配套齐、风貌靓、特色显”为目标,重点围绕湔江白鹿河流域的靓点打造,按照“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采用“整体重建、多户联建、统筹代建、土地置换”等多种重建方式,着力建设新型特色魅力场镇带。而丹景山镇、新兴镇、通济镇、小鱼洞镇、龙门山镇、白鹿镇,更是镶嵌在这条场镇带上的六大重建重镇,于晓岚氤氲间,若空谷幽兰,夜雾晨露之后,正迎着重建之朝阳含苞待放,散发着丝丝清芳。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彭州在承载梦想的背后却不断加快住房重建、风貌改造和产业升级,全力统筹各方重建力量,有效破解重建难题,充分激活受灾居民主体意识,倾力打造出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风情魅力场镇带。在重建过程中,我市尤其注重三大结合——这三大结合是我市不断破解重建难题、实现科学重建的有力法宝。政府主导与主体作用相结合。通过对18个镇100余幅灾后重建“四张图”进行深度设计和严格评审,绘就了彭州城镇重建蓝图;通过对各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管理、成本控制等技术指导,优化了基础设施项目;通过采取“错时作业、昼夜施工、工期倒排、目标督查、节点控制、优化施工方案”等强力措施,确保了质量和速度并重。活用政策与服务引导相结合。通过制定《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实施细则》,推出了原址重建、异址建设等7种重建方式;通过出台《关于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和城镇改造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城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土地政策的意见》,有效地吸引了社会资金参与灾后重建;通过制定《重建问答》和《重建特殊情况指导意见》,有效地化解了各种重建疑难;通过掌握到位、宣传到位、服务到位、指导到位的“四到位”方式,加强城镇住房重建的政策宣传,努力引导受灾居民树立了“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重建意识。统筹协调与点面督导相结合。通过例会制度,从面上统筹协调解决重建疑难;通过包镇制度,从线上加强对各镇工作的督促指导;通过重点督导,从点上寻求建设滞后镇的工作突破。通过这三大法宝,我市先后攻克了规划设计难、重建选址难、意愿固化难、建材保障难、资金筹集难、工程建设难六大难题,完成了35228套住房的维修加固,5115套永久性住房建设,
重生中崛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