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教学大纲学分:3学时:48实验学时:8课程性质:选修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大纲执笔人:尹秀英、张强斌院(系)、部负责人:陈小宏、钟宁宁一、课程目的与任务环境规划学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在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有着重要作用。环境规划学是环境科学与系统学、规划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及计算机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它侧重于研究环境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本课程的教学将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展开,教学目的是:1、通过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在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不同环境规划类型、掌握主要环境规划类型的规划内容、编制程序和方法;2、通过“GIS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实践,使学生了解并学会GIS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技术,获得从事环境规划编制的技能和手段。二、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环境规划的作用、类型及其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关系;2、熟悉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掌握环境规划的预测和决策方法;3、掌握不同类型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编制程序,重点掌握当前我国环境规划中比较重要的规划类型,如水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有关规划内容和方法。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理论教学部分:40学时)第一章绪论(3学时)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一、环境规划的涵义二、环境规划的作用三、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第二节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原则一、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二、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第三节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和类型一、环境规划的任务二、环境规划的类型第四节环境规划的发展和趋势一、国外环境规划的发展二、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三、我国环境规划的现状分析四、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和展望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4学时)第一节环境承载力一、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二、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第二节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一、可持续发展二、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理论三、人地系统持续发展理论第三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一、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特性二、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三、复合生态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第四节空间结构理论一、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城市环境功能区划二、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与集聚规模经济第三章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内容(4学时)第一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一、弄清问题二、提出合理目标三、制定最小费用规划第二节环境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一、环境规划目标的确定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三、环境规划指标类型第三节环境调查与评价一、环境调查与信息采集二、环境评价一般要求第四节环境预测一、预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二、预测方法选择与结果分析第五节环境功能区划一、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与意义二、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和依据三、功能区类型四、功能区的环境容量第六节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一、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二、环境规划方案的决策过程第七节环境规划的实施一、环境规划的实施二、环境规划的管理第四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4学时)第一节环境规划的预测方法一、主要的预测方法二、环境预测与社会经济预测方法三、大气污染预测方法四、水污染预测方法五、固体废物与噪声污染预测第二节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方法一、环境规划决策过程和特征二、单目标决策分析
环境规划学-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