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牛种,生长在海拔3000—6000米的高寒地带。牦牛绒是特种纤维,长度在35—45毫米之间,细度在17微米左右。牦牛绒手感滑糯、柔软,髓毛少,强度高,弹性好,可制大衣呢、花呢、牦牛绒衫等。青海牦牛绒,牦牛毛资源丰富三、牦牛绒牦牛绒是牦牛的绒毛,其手感滑糯、保暖性强、纤维强力高、耐腐蚀且成本较低,考核其原料的综合利用指标及制品的综合效益指标,都要优于羊绒制品。而且,重要的是牦牛绒的开发既经济又环保。其毛绒是自然脱落的,牧民只要捡拾就可以了。目前,我国每年可以回收4000吨牦牛绒原料。由于牦牛是食草性动物,但它只吃草而不吃草根,不破坏植被;而出产羊绒的山羊既吃草又吃草根、树皮,严重破坏自然植被,许多发达国家早己禁养山羊。过去牦牛绒资源没有很好利用的原因是分梳、精纺及染色技术的不过关,所以市场上几乎都是粗纺、混纺的牦牛绒制品,纯绒、精纺、轻薄脱染色的牦牛绒制品几乎没有。经过我国科技人员的努力,纯牦牛绒纺织技术己趋成熟。这使目前的五纯产品(纯毛、纯棉、纯丝、纯麻、纯化纤)又添了第六位新成员:纯牛绒三、牦牛绒牦牛绒是牦牛的绒毛,其手感滑糯、保暖性强、纤维强力高、耐腐蚀且成本较低,考核其原料的综合利用指标及制品的综合效益指标,都要优于羊绒制品。而且,重要的是牦牛绒的开发既经济又环保。其毛绒是自然脱落的,牧民只要捡拾就可以了。目前,我国每年可以回收4000吨牦牛绒原料。由于牦牛是食草性动物,但它只吃草而不吃草根,不破坏植被;而出产羊绒的山羊既吃草又吃草根、树皮,严重破坏自然植被,许多发达国家早己禁养山羊。过去牦牛绒资源没有很好利用的原因是分梳、精纺及染色技术的不过关,所以市场上几乎都是粗纺、混纺的牦牛绒制品,纯绒、精纺、轻薄脱染色的牦牛绒制品几乎没有。经过我国科技人员的努力,纯牦牛绒纺织技术己趋成熟。这使目前的五纯产品(纯毛、纯棉、纯丝、纯麻、纯化纤)又添了第六位新成员:纯牛绒。牦牛绒综合开发应受重视本报讯不久前的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期间,在首都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成果展示交易区展示的“牦牛绒资源综合开发与应用”成果,以其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吸引了观众,外商还要求大批量订货,但由于没有批量货而只好“告吹”。这项成果是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科达纺织技术经济研究所历经近10年研究而成。中国纤维检验局中国纤维质量检验中心将此成果定为我国精梳牦牛绒原料的标准样板。纺织技术专家赵红说,牦牛绒是可以与山羊绒相媲美的高档纺织原料。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一般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寒阴湿地带,之所以能在那种严酷的气候与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正是凭着它那随季节生长并自然脱落的绒毛来抵御严寒。这层绒毛与其他动物的绒毛相比,更具有手感滑糯、保暖性强、纤维的强力高而且耐腐蚀性强的优点。据介绍,现有技术可以将牦牛绒含粗从5~10%降低到1%以内,并使牦牛绒摆脱了单一的深棕颜色,如今样色已达200余种,织出成衣品种近20种。在高新技术支持下,牦牛绒制品迈出了轻薄化、色彩多样化这一革命性的步伐,可直接与羊绒制品媲美了。全世界牦牛数量约为1400万头,而我国牦牛总头数占世界牦牛总头数的95%以上。充分发挥我国西北地区出产牦牛绒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高档牦牛绒制品,加强对牦牛绒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牦牛绒制品的出口创汇能力,是合理开发利用西部资源,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牦牛绒资源综合开发与应用”又是一项有利于环保的科研成果。据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专家介绍,出产羊绒的山羊在吃草时有连同草根一起吃掉的习性,很多发达国家早已明令禁养。相比之下,开发牦牛绒资源则既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而且原料的价格大大低于羊绒原料的价格。1、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独有的优良耐寒蓄种,素有“雪域之舟”的美誉。牦牛习惯生活在高海拔寒冷的崇山峻岭和广寰的草原上,因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和习性,造就了牦牛独特的生理机能,牦牛的绒毛多为黑色、褐色、咖啡色或浅灰色,有极少量是白色,使其具有吸光性、保暖性、防水性、防风性和防潮性,牦牛绒毛的这些特点又为其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冬季即将来临时,为了渡过漫长寒冷的冬季,紧贴在牦牛皮肤表面会生长出一层薄薄的细绒,以抵御严冬,这就是牦牛绒。春天来到后,这层薄绒自动脱落,牧人抓取下来成为原绒。牦牛原绒中含有两性绒、高尺毛和杂质,需要经过手选分类、洗净和机械分梳,才能得到纯净优质的牦牛绒原料,再经过纺纱加编织和后整理,制成如今的精品:纯牦牛绒衫。据国家有关部门所做的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的牦牛数量约为1400万头,我国占95%以上。而国内的牦牛几乎都生活在青藏高原之上。能做为纺织原料的精梳牦牛绒,只占牦牛原绒总数的10%左右,其稀有程度可见一斑。精梳牦牛绒的平均长度一般在26毫米~30毫米左右,纤维的平均细度一般在18微米~22微米左
牦牛绒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