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选】牦牛绒.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牦牛绒
浅谈牦牛绒的物理性能和应用
牦牛又叫西藏牛、马尾牛〔尾如马尾〕,属哺乳纲牛科,反刍家畜,一般生长在海拔2100~6000m高寒地带。牦牛被毛浓密、粗长,内层生有细而短的绒毛,即牦牛绒〔yak hair〕。其颜色多为黑纤维而言,上、中、下段的不匀率较大,上段为暖季牧草丰富期长成,细度稍偏粗;中段为在暖、冷过渡期长成,细度偏细;下段为冷季长成,细度较细。这种1根纤维上、中、下段细度不匀率较大的情况,反映了牦牛常年营养的供给不平衡性。牦牛绒的长度随生长地区的不同和牛身上部位的不同而长短差异较大。在同一头牦牛身上,背部的绒纤维最长,约在60mm左右,股部次之,约在31mm左右,腹部最短,通常只有26mm左右,平均长度为36mm。
 

牦牛绒的卷曲数量较少,而且卷曲形态不规那么,,%,%,%,卷曲弹性率那么表示纤维受力后卷曲的恢复能力, 卷曲率那么表示卷曲的耐久牢度。由于卷曲率与卷曲弹性率较高,所以牦牛绒的抱合力较好,其产品饱满柔软,穿着舒适。因此织物的手感,弹性和饱满度比澳毛好。
 

牦牛绒的耐磨损性比羊绒和羊毛差,但好于驼绒和海马毛。牦牛绒的逆鳞片摩擦系数与顺鳞片摩擦系数差异较大,因此缩绒性较好,仅次于70支羊毛,但好于山羊绒,用手不易撕开,成球形装也较好。
 

一般而言,当比电阻测试值保持在1×108~10×108Ω以下时,纤维可纺性最正确,而高10×108Ω时,那么纺纱难于进行,此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比电阻数值,以增加可纺性。牦牛绒易产生静电现象,其比电阻值随着回潮率升高而降低。由于牦牛绒的静电现象较为严重,易使纤维飞散,条子发毛,纤维缠绕机件,造成断头,严重时甚至无法进行生产。牦牛绒的公定回潮率为14%,当牦牛绒的回潮率高于20%时,×108Ω以下,此时牦牛绒可顺利上机加工。
 

,%,。牦牛绒的吸湿规律与羊毛相似,开始吸湿时吸湿较快,而后逐渐缓慢,并到达平衡状态。牦牛绒的抗弯曲疲劳性能比羊毛和其他特种动物绒毛都要差,绒纤维在重复弯曲作用下,纤维中大分子不断被伸直、弯曲,最终会使结构逐渐松散、破坏、甚至断裂。由于人的臂部经常活动,所以牦牛绒衫的腋部常会出现破损现象。
牦牛绒的颜色多为黑色、褐色、黄色、灰色,纯白色较少,其光泽在特种动物绒毛中是最差的。牦牛绒的保暖性与羊绒相当,优于绵羊毛,牦牛绒的保温率为57%。无机酸〔如硫酸〕和有机酸对牦牛绒的损伤程度比羊绒轻,这说明牦牛绒对酸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强酸在浓度、温度高的情况下,对其仍会造成损伤,牦牛绒耐碱性较差,仅好于羊绒,对氧化剂、复原剂的抵抗能力略好于羊绒,在化学加工中应注意处理条件,以减少牦牛绒纤维的损伤。
表1  牦牛绒的性能表
性能指标
描述或数值
纵向形态
外表光滑,鳞片较薄,有条状褐色色斑。
横截面形态
椭圆形或近似圆形,有色斑。
公定回潮率
14
密度/〔g/cm3〕

鳞片密度〔个/mm〕
100~130
最细细度/um

平均细度/um

【精选】牦牛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果冻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2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