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植:我和GE不得不说的往事《中者夏雪这是一桩轰动业界的并购案。三年来,有关这桩并购的话题不断被人们谈及。质疑、惋惜、指责、认同……由于当事双方一直保持着近乎沉默的低调,各种传言和猜测此起彼伏,真假莫辨。作为主角之一的李培植隐身在舆论背后。2005年3月31日,当GE能源集团宣布入主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工程),外界只是从一篇例行的新闻稿中捕捉到他的只言片语。很少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这位古稀老人内心的真实想法。53岁开始创业,李培植用20年时间创建了中国最大的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公司。新华自主品牌DCS和DEH的成功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厂商“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迫使进口产品大幅度降价,为国家和行业作出了贡献。在被GE收购的前一年,新华工程在国内300MW火电机组DCS市场占据了50%以上的份额。舆论不无感伤地把这次并购描述为民族品牌的又一次沦陷。有人追问:“一家高成长性的公司为什么要一卖了之?”在一些人看来,“新华是想套现”。“李总老了!”他们说。这段姻缘看似美满。世界500强企业与中国领军企业的珠联璧合,理应有值得期许的商业未来。两者的牵手曾令对手们如坐针毡,而现在,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市场上已经鲜有新华的声音了”。2008年4月22日下午,在接受《中国机电工业》专访时,李培植对当年这桩并购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事实上,早在一年前,由于诸多不满,GE就向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集团)提出了约1261万美元的天价索赔。协商无果,愤怒的新华集团已将一纸诉状递至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双方合作陷入僵局。一桩被各方看好的并购缘何走进尴尬境地?“新华”是否在重蹈那些被外资收购后逐渐衰亡的本土品牌的命运?而当初,李培植为什么要让出企业的控股权?随着这位备受争议的老人走上前台,一连串困惑人们的问题渐次变得清晰。我们无意在此渲染中外双方的对立,更不去强调强势跨国公司背后有何用心——正如李培植所言,“双方的初衷都是想把企业做得更好”。而当我们深入事情的细节,在这场博弈中,中国企业由于对国际商业规则的陌生、对国外大公司的盲目信任,使自己处处陷于被动。新华的遭遇至少可以提醒我们:在这个全球化的商业时代,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你需要时刻保持警惕。荣光年代此刻,对往昔岁月的追忆,让李培植暂时从眼前的烦恼中解脱出来。1985年,一次不同寻常的创业,李培植和他领导的团队改变了一个行业的历史。在此后的20年间,这家被命名为“新华”的公司推动了中国电厂自动化行业的整体进步,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尊敬。出生于1933年的李培植经历了那些年代里不可避免的磨难与不幸。1953年,他考取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1961年留苏回国。此后长期从事火电厂自控系统的科研工作。在他的青年和中年时代,这位卓有成就的技术专家并未显示出企业家的天赋。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美国引进了300MW、600MW火力发电机组的制造技术,但美国公司坚持不肯转让与之配套的控制系统技术。作为发电厂的“大脑”,控制系统如果依赖进口,不仅要花费大量外汇,而且不得不仰人鼻息。国家有关部门于是决定组织国产化攻关;其中,汽轮机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DEH)的研发任务由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承担,李培植是项目负责人。出人意料,年过半百的李培植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走出研究所,
李培植 我和GE不得不说的往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