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说‘不’”是个传统作文话题,“不要轻易说‘不’”是在传统话题上的推陈出新,但较传统话题更具思辨色彩。“今年作文题最大的优点就是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结果大量的考生被“考倒”,反映出的最普遍的问题其实是逻辑混乱。考生的逻辑思维很重要。这次作文题,两个关键词,就是“不轻易”和“说不”。要把“说不”和“不轻易”两层都写到,尤其是“不轻易”是重点。两者的逻辑关系是很严密的。对“说‘不’”不是全然否定,也不是全然肯定,要区别对待,行文就要在分寸上拿捏到位。怎样才是关注到“不轻易”呢?就是你与人民大众的习惯性思维不一样,你与人民大众的态度不一样时,我们不要轻易“说不”。这个辩证关系该怎么写才好呢?有位得到满分的考生作文里是这样写的:“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要坚决说不。但是有些事情,我们碰上了,不要武断说不。经过思考的人,不会对一些问题轻易说不。”他举了一个例子,历史上有位领导人,他对下属提出的意见,不轻易说不,都是经过认真思考,采纳了。结果他成功了。后来,他权力越来越大,太自信了。对属下的意见,轻易否定,结果导致失败了。这文章,能切合这个关键词的辩证关系,所以给了较高分数。再举个例子:当年,深圳市成立特区。很多人反对,不赞成。然而,面对众人的反对,领导者不轻易说不,经过认真论证,终于推行。改革开放30年,证明了当初的决定是对的。这就把“不轻易说不”的辩证关系写出来了。3、材料便是文章的“血肉”,很多人硬套材料,最常用的是《史记》的司马迁、李白、苏轼、勾践、屈原、陶渊明等故事。有学生写李白,说皇帝要给他赏赐,他不轻易说“不”;有学生写苏轼,说有人要泼他污水,他不轻易说“不”。有位阅卷老师说过:“古代文人每年一到6月7日就忙得不得了:屈原不停地在汨罗江跳水,项羽一次次地抹脖子,司马迁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宫刑,韩信干脆赖在别人的胯下不起来……”这几句貌似讥讽的话,充满了对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选材雷同问题的无奈。“我们反对学生用太古旧、太老的材料,尤其还是没有逻辑地随意堆砌。”当然,评分的重点还在于材料选取得对不对,运用得好不好,是看学生作文的能力而不是政治观点。而且得高分的作文多有与众不同的视角。多年前,一本《中国人可以说“不”》让人激动不已,振奋人心。说“不”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宣言,充满力量。当不平、不公扑面而来时,我们理所当然说“不”。同样,为了捍卫权利、梦想,和平,爱等,不要轻易说“不”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信念,也充满力量。 如果“不”是否定,不要轻易说“不”。权利人人有之,人人生而平等。伏尔泰说:我未必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活的权利。权利这样具体又如此抽象,重点是我们可以用生命去保卫它,于我们来说是如同生命般珍贵的。如果有个声音强迫我否定权利,对权利说“不”,让人类的文明遭受羞辱,让人格尊严遭到践踏,我的心中会有一个更有力的声音:不要轻易说“不”。 如果“不”是放弃,不要轻易说“不”。梦想人人有之,没有大小之分。做个追梦人是浪漫的人生。有人为了自己可以当个“小丑”给世界带来欢乐而努力练习,不厌其烦;有人为了可以成为“音乐家”给心灵带来抚慰而让灵魂飞天遁地寻找缪斯女神。为了梦想,有人远走天涯,万水千山,舍弃繁华,风雨不改,披星戴月。不问结果,只为拥有曾经追逐过,曾经跋涉过的人生,还有比这更美丽的坚定吗?如果有个声音对我说,对梦
不轻易说“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