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外国文学史 论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有感有评论家说《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出版,使作者歌德从“德国的歌德”成为“世界的歌德”,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有多高。与此同时,老一辈的人么对这本书的批判和控诉也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本典型的资产阶级毒害青少年的大毒草,许多青少年由于读了这本书而走上了自杀的道路。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这样的作品反而受到吹捧,甚至有人说自杀的人越多,说明这本书越有价值。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价值观是多么自私、残酷和荒唐!一个作家可以只为了自己的成名成家而不顾任何社会道德责任、甚至不惜剥夺读者的生命!”究竟该用怎样的标准来评价这本书才是客观公正的,我想这不是我的能力范围内可以决定的,所以我决定不让这个问题来打扰自己,我想,只要我们读完一本书后能有所启发,有所收益,或有所快乐,这样的书就可以说是有价值的吧?读完这本书,忽然想起曾在网上与朋友争论的话题:真正的爱情究竟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于是忍不住想到用这本书中的故事做一个案例来分析一番,顺便也与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们作一个交流探讨。感性派认为:真正的爱情是感性的,感性的爱情一旦上升为理性就不纯洁了,就变味了,所以“发乎情而止于礼”之类的观念对于他们来说几乎等同于爱情的枷锁,必欲除之而后快。理性派则认为:真正的爱情是理性的,爱情属于人类的一种比较高级的情感,缺乏理性的爱情只是一种肤浅的动物性的本能,而在处理感情时能不能做到“发乎情而止于礼”,正是区别人类的爱情和动物本能的重要标致之一。还有一种爱情感性派甚至认为:“真正的爱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爱就是爱了,没有任何理由,一旦可以说出具体的爱的理由,爱情就有功利性了,也就不纯洁了。”这样的爱情观之所以会得到流传,我想影视作品和流行歌曲功不可没。爱情真的是这样糊里糊涂吗?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维特对绿蒂的爱情,看看这份让他甘愿献出年轻生命的爱情是说得清的还是说不清的。维特第一次见到绿蒂是在她的家里,书中写到:“正要进门,一幕我所见过的最动人的景象跳入我的眼帘。前厅是六个十一岁到两岁的孩子围拥着一位容貌可人的姑娘,她中等身材,穿一件简单的白色衣服,袖口和胸襟上系着粉红色的蝴蝶结。她手里攥着一个黑面包,根据周围孩子的年龄和胃口一块块切下来,均匀地分给他们……”书中告诉我们,绿蒂是法官的长女,自从法官的妻子去世后,绿蒂接受了母亲的临终嘱托,像母亲一样照看八个幼小的弟妹,那时最小的弟弟才两个月。所以作者通过这个景象展示的不仅是绿蒂的外貌美,还有行为美和心灵美。所以这个景象顿时就让维特的“整个灵魂都停留在她的容貌、声调和举止上了。”接着,维特又发现绿蒂喜欢读书,而且她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情趣和审美标准与自己的非常一致,彼此交谈是一见如故,然后接着发现绿蒂和他挑起舞来也非常优美、默契,连钢琴也弹得非常棒。最后发现绿蒂不但对自己的弟弟妹妹充满爱心关怀备至,还像天使一样去关怀那些贫穷的病人和临终的老人,陪同他们或度过病痛、或安然去世。这一切的一切使维特非常理性地得出一个结论:绿蒂是这世界上最完美无缺的最值得他爱的女人。书中是这样表达维特对绿蒂的判定的:“她那么有灵性,却又那么纯朴;那么刚毅,却又那么善良;操持家务那么勤劳,而心灵又那么宁静。”“在我心目中,她是神圣的。在他面前,一切欲念都消失了。在她身边的时候,我始终弄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似

外国文学史 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6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