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课教师(签字)
浅谈莎士比亚的爱情观
【摘要】莎士比亚在自己的一系列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他推崇一见钟情的爱情模式;反对爱情中含有功利性目的;主张在爱情生活中要宽容,因为嫉妒往往会招致灾祸;认为人们应当遵守“爱情秩序”,反对人们越轨。莎士比亚的爱情观的形成有其深厚社会原因,随着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等的大变革,社会意识必然受到影响,爱情观作为社会意识的晴雨表必然发生变化。
【关键字】莎士比亚;爱情观;一见钟情;历史由来
莎士比亚的一生中创作丰富,有很多内容以爱情为题材,以恋爱为主题反映复杂的社会现实。莎士比亚的爱情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莎士比亚的爱情观内涵
莎士比亚自始至终推崇一见钟情的爱情模式,在他的许多作品里我们都能寻到这种爱情模式的踪影。如在《空爱一场》中,拿瓦尔国王和他的朋友们本已立誓苦修,禁绝女色,但美丽的法国公主和她的女侍们的出现,却使他们不能自持,把誓言抛到一边,想尽办法去讨好自己所爱的女人的欢心。在《训悍妇》中,鲁禅希欧与毕安卡一见钟情。而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这种一见钟情被表述到了极致。沉浸在失恋痛苦中的罗密欧一见到朱丽叶便改换了心情。他感叹到:“啊!她比满堂的火炬还要亮。她好像是挂在黑夜的颊上,有如黑人戴的宝石耳坠;平时不宜戴,在尘世也嫌太宝贵!……以前我可曾恋爱过?否认吧,我的眼!真正的美人我今晚才初次看见。”与朱丽叶的相遇使罗密欧瞬时忘记了伤痛,那个他曾苦苦追求的美丽的罗萨兰在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爱情中已经黯然失色。而朱丽叶也是芳心萌动:“我竟为了我惟一嫉恨的人而倾倒!当初不该遇到他,现在又嫌太晚了!”而且这种一见钟情似乎具有摧毁一切的力量,鼓励人去克服一切障碍,朱丽叶是这样说的:“啊,罗密欧,罗密欧!你为什么是罗密欧?否认你的父亲,放弃你的姓氏;如果你不肯,那么只消发誓做我的爱人,我便不再是一个卡帕莱特家的人。”这对一见钟情的恋人最终为了爱情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他们的爱情中,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他们并不了解对方的底细,只是为对方的爱情而感动,并且情愿为对方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世界上最纯洁最无私的爱情,也是莎士比亚的文学世界中理想爱情的楷模。
也许正因为一见钟情的非功利性,所以这种模式才倍受莎士比亚的推崇。在悲剧《李尔王》中,莎士比亚借法兰西王之口表明自己的观点:
“爱情若牵连到本身以外的各种顾虑,便不是真爱情了。你愿否娶她?她的自身便是妆奁。”所以在考狄利亚失去了李尔王的宠爱并一无所有之后,法兰西王毫不犹豫地娶她做法兰西的王后,他这样表明自己的心迹:“最美丽的考狄利亚,你因为贫所以实在是最富;被人舍弃,实在最可贵;被人蔑视,实在最可爱!你和你的美德,我现在据为己有,人弃我取,这总该是合法的……我的爱竟燃烧成炙热尊敬……她便是我的法国臣民的王后……”
同是在《李尔王》中,为了功利的目的,哀德蒙同时做李尔王的两个女儿刚乃绮和瑞干的情夫,他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对于姊妹两个我都许下爱,这个猜忌那个,就如被蛇咬过的人猜疑毒蛇一般。两个之中我要哪一个?……要寡妇,把她的姊姊刚乃绮要气疯了;她的丈夫还活着,我也难得如愿以偿。目前我还可利用他协助作战;事毕之后,让那嫌弃他的那个女人自己设法谋害他。……战争结束了之后,他们落在我的手里,他休想能得到赦免;……”但最终,哀德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外国文学史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