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县长陈宗荣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十五”及2005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段不平凡的时期。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优高农业县发展定位,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上新路、十年见成效”的工作思路,统筹发展,扎实工作,积极应对不断趋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所带来的重重挑战,经受了非典、霍乱、禽流感等疫情防治的严峻考验,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和“”重大洪涝灾害,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目标任务。五年来,%,%,%,分别超过“十五”、。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二、三产业比重逐年加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九五”期末60%上升为80%。工业经济发展加快,规划建设了以鹤林、铁山、石屯为中心的“东岭工贸”走廊,通过项目招商、园区集聚、骨干培育,初步形成了以食品、竹木加工、水电、矿产开发为主的县域工业经济体系。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茶、竹、栗、烟、菜、花”六大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0%,其中茶、竹产业产值双双突破亿元。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基本完成了国有工业企业和部分商贸企业的改革任务,县乡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税费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到实处,“五支”下派队伍带动作用明显,农村基层经济细胞得到有效激活。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外贸领域不断拓展,山海协作、南接北联渠道更加通畅,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35万美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是“九五”,相继完成了入闽通道、农村电网改造,启动实施了龙潭溪、昌歧洋防洪减灾工程,农村公路硬化完成3个乡镇43个村,通车里程达245公里;,新区建设32万平方米,修建了河滨路、塔山公园、云根书院等一批市政、文化设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被科技部评为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县,教育“两基”连续六年通过核查,文化、卫生、体育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资源、环境三项基本国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国企“两个确保”和城镇、农村两条最低生活保障线落到了实处。综治工作连续4年走在全市前列,被中央综治委、人事部授予2001-2004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县上下围绕发展、服务发展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干事创业、争优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总之,过去五年是我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是各行各业适应新体制、探索新办法、实现新发展的五年。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项目为抓手,突出工业、突破工业,顺利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财政总收入5542万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550万元,%(可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329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770元;%。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工业经济突破制约,加快发展。积极推进鹤林园区二期开发,引进民资启动铁山东干小区建设,规划建设镇前精密铸造园和林屯服装针纺园,拓展承载空间。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调度,完成杨源、岭腰、铁山、澄源35KV变电站新建和扩容改造工程,工业用电质量得到改善。制定成长型重点企业发展、木竹制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举办企业经理培训班,成立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着力培植骨干企业,促进产业升级。一年来,先后有庆元双枪竹木、温州胜源铜业等知名企业前来我县寻求发展,庆元铅笔、鸿森木业等8家企业落地建设,全年共有23个固定资产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生产性项目建成投产,8家企业新纳入规模以上管理。,%,,%,,利税1651万元,分别比增18%和42%,工业发展的速度、效益、结构比较协调。——农业经济产业做大,质效提升。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免征农业税,取消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种粮直补、粮种补贴。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特色产业继续发展,,%;锥栗总产达7500吨,交易量超过万吨。农业标准化生产取得新突破,铁山2400亩A级茶叶基地通过国家绿办认证,“碧湖村”、“元绿”等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办基地、联农户,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富士岛、鑫奎分别被评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经济服务组织及经纪人队伍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全县已有各类农村经合组织16个,吸收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