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受戒》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作者:孟田田项雯字数:3407來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2年6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半贝正文【摘耍】“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文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Z-o汪曾祺在《受戒》这部的作品中运用了陌生化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写作手段,通过对语言、叙事手段和审美理想的陌生化,把一个美好、自然充满诗意美的民间世界展现出来,使作品更具文学性和艺术性。【关键词】汪曾祺;受戒;陌生化《受戒》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代表作z—,也是其文坛复出的宣言。自问世起,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众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剖析。作者以世俗化、出园牧歌式的庵赵村为背景,通过描绘两个主要主人公明海和小英了,来表现一种健康的、美的人性。它的成功在很大一部分耍归功于“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语言表现形式、叙事手法和审美理想塑造上,让人们在熟知的世界屮去感受它的陌生性。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陌生化的叙述方式,给当时的文坛注入一股清新的风,影响了厉代许多作家的创作。一、语言的陌生化“陌生化”手法在语言表现形式上的运用,主要就是在语言使用上打破常规,达到去自动化的效果,这是一部好作品成功的关键。作为一个高度评价语言功用的作家,汪曾祺认为“好的语言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一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作者的作用就是从广博的民间世界拣出合适的语言将其与文章屮的人物和环境相贴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俄国形式主义者关于语言“陌生化”的观点有异川1同工之妙。经历过传统与现代教育的汪曾祺,重视从中国语言的传统的广阔资源中寻求写作的灵感,书写自己眼中民间世界。《受戒》这部作品小所使用的语言大多来自于生活,重描写,轻抒情。为了与所塑造的民间世界相贴合,作者向民间学习,多用俗语,方言,谚语等,营造了文章中的世俗生活的“气氛”,使小英子、明海等人物的性格在语言的字里行间中表露无遗,蕴藉着普通话语所没有的丰富意蕴。例如在对小说中的小英子姐妹进行必不可少的人物肖像描写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对其长相进行铺陈之类的具体描写,只写到“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如星星。”寥寥数语就将一双极富灵性的眼睛描绘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留卜-了极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对民歌的借鉴也影响到作者的文学创造,反映了当地人的佛化即世俗化的特征,显得更为真实。H常语言生成于生活形式之中,生活形式在FI常语言中得以呈现。“语言写到'生’时,才会有味。”日常生活的平淡语言在汪曾祺的《受戒》中被重新排列组合,得以陌生化。它可能不符合语法,却由于与环境、人物的贴合而产生了新的意味。“语言的独特处不在他能用别人不用的词,而是在别人也用的词里赋以别人想不到的意蕴。”日常语言经过作者的加工成为创作语言,看似平平淡淡,却具有了新的生命力,延长了读者的感知时间,增强了它的审美效果。语言之“滋味”尽在言后。二、叙事手段的陌生化正如形式主义者所倡导的:陌生化是一切技巧的总和,“陌生化”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还表现在大的篇章结构上,叙事技巧上和人物的塑造上,如情节的安排,叙事者和叙事视角的选择等。在《受戒》中,作者出儿童视角出发叙述了一个有关“小和尚谈恋爱”的故事,充满了陌生与奇特的色彩,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艺术享受。《受戒》在末尾注明“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这是汪曾祺在思想大解
汪曾祺《受戒》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