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及RIP协议一、路由器基本原理及功能路由器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实现在不同网络中转发数据单元。:目的地址(Destination):用来标识IP包的目的地址或目的网络。网络掩码(Mask):与目的地址一起来标识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的网段的地址。将目的地址和网络掩码“逻辑与”后可得到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网段的地址输出接口(Interface):说明IP包将从该路由器哪个接口转发。下一跳IP地址(Nexthop):说明IP包所经由的下一个路由器的接口地址。路由优先级(Priority):也叫距离管理,(Protocol/Owner)在路由表中有一个Protocol字段:指明了路由的来源,即路由是如何生成的。路由的来源主要有3种:链路层协议发现的路由(Direct):开销小,配置简单,无需人工维护,只能发现本接口所属网段拓扑的路由。链路层一定要UP手工配置的静态路由(Static):静态路由是一种特殊的路由,它由管理员手工配置而成。通过静态路由的配置可建立一个互通的网络。静态路由无开销,配置简单,适合简单拓扑结构的网络。动态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RIP、OSPF等):当网络拓扑结构十分复杂时,手工配置静态路由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现错误,这时就可用动态路由协议,让其自动发现和修改路由,无需人工维护,但动态路由协议开销大,配置复杂。(metric)标识出了到达这条路由所指的目的地址的代价,通常路由的花费值会受到线路延迟、带宽、线路占有率、线路可信度、跳数、最大传输单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动态路由协议会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因素来计算花费值(如RIP用跳数来计算花费值)。该花费值只在同一种路由协议内有比较意义,不同的路由协议之间的路由花费值没有可比性,也不存在换算关系。静态路由的花费值为0。二、-使用路由表中达到同一目的地的子网掩码最长的路由。?,RouterB上也一定优选?路由选优完全是“单机行为”三、,只需配置静态路由就可以使路由器正常工作。接口静态路由优先级是0,这意味着它是直接连接网络的路由。 IP链路层物理层所有的动态路由协议在TCP/IP协议栈中都属于应用层的协议。但是不同的路由协议使用的底层协议不同。1)OSPF将协议报文直接封装在IP报文中,协议号89,由于IP协议本身是不可靠传输协议,所以OSPF传输的可靠性需要协议本身来保证2)GP使用TCP作为传输协议,提高了协议的可靠性,TCP的端口号是1793)RIP使用UDP作为传输协议,端口号520距离矢量协议包括RIP和BGP,链路状态协议包括OSPF、IS-IS。四、距离矢量及RIP协议距离矢量说明实现方法:距离矢量协议直接传送各自的路由表信息。网络中的路由器从自己的邻居路由器得到路由信息,并将这些路由信息连同自己的本地路由信息发送给其他邻居,这样一级级的传递下去以达到全网同步。每个路由器都不了解整个网络拓扑,它们只知道与自己直接相连的网络情况,并根据从邻居得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距离矢量协议无论是实现还是管理都比较简单,但是它的收敛速度慢,报文量大,占用较多网络开销,并且为避免路由环路需要做各种特殊处理。(路由信息协议)的简称。它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动态路由协议,但在实际使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RIP是一种基于D-V算法的路由协议,它通过UDP交换路由信息,每隔30秒向外发送一次更新报文。如果路由器经过180秒没有收到来自对端的路由更新报文,则将所有来自此路由器的路由信息标志为不可达,若在其后120秒内仍未收到更新报文,就将该条路由从路由表中删除。(HopCount)来衡量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称为路由权(RoutingMetric)。在RIP中,路由器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通过一个路由器可达的网络的跳数为1,其余依此类推。为限制收敛时间,RIP规定metric取值0~15之间的整数,大于或等于16的跳数被定义为无穷大,即目的网络或主机不可达。,防止产生路由环路。RIP支持水平分割(SplitHorizon){收到的端口不往回发}与路由中毒(PoisonReverse){快速通告路由不可达},并在路由中毒时采用触发更新(TriggeredUpdate)。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