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县地名文化现象探析.doc衡东县地名文化现象探析作者简介:杨丹(-),性别:女,民族:汉族,湖南衡阳人。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摘要: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一个地区的地名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不仅能够反映当地的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同时也能反遇当地人们的文化心理。本文主要以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为着眼点,着重从该县地名中探寻该县的自然文化、人文文化,并从中地名中探知该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关键词:衡东县;地名;文化地名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它是人们在社会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所起的名称,真实地反映了民族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化,同时也反映出民族的心态和风俗等,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域在历史的发展中会形成各自的地域文化。大至省、市,小至县、镇无一例外,衡东县的许多地名,它们几乎都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衡阳市东北部o1966年从衡山县析出新置,坐落于湘江中部的衡阳盆地和醴攸盆地,东临攸县,西接衡山,南濒衡南县,北连株州,地广物丰,山水含情,有“鱼米之乡”之美誉。湘江中游。面积1924平方公里。1966年1月析衡山县湘江以东之地置县。辖15个镇,9个乡。《汉语地名学论稿》一书屮把汉语地名命名法分为三类:描述性地名、记叙性地名、寓托性地名,也就是说从描述性地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地自然文化一一地理位置、口然景观及该地的A然资源。地名与地理的关系非常密切,地名的最初产生就是基于地域人群对周I韦I环境的认识,人们在为某地命名时,多是对该地可观的地理概况的最初认识,进行最直观的描述。而该地地地理位置、自然景观、自然资源正是人们对该地的地理概况的基木认识。(-)地名与地理位置根据该地的地理位置进行命名,这种方法是最直接的命名方法。从地名中,我们能够直接地了解到当地的地理情况。如古时的“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一说在地名的命名上得到了很好地运用。如衡阳,即该地位于衡山之南,故得此名。衡东县在1966年之前是属于衡山县的,1966年1月从衡山县中析出,因为处于衡山县湘江以东,故命名为衡东县。大桥镇的“山坳村”即该村位于山间平地。“山坳,山间平地;两山间的低下处。”(二)地名与自然景观三樟乡,原名三樟树,以境内江岸原有三株古樟而得名;紫岗,因该地有紫岗山而得名;潭泊,古时该地附近有杨梅潭,水流平稳,便于船筏停泊,故名;德圳,原名大圳,因附近有一条大水圳,故取名为大圳。甘溪,古代境内有两条溪港,都出自武阳山,流入?水。一条流经的地方森林覆盖面广,水清味甘,故取名为甘溪。冲,《现代汉语》解释为“山区的平地”。如官冲、温家冲、山冲村、井冲、四冲、冲头。霞流,该地座落湘江Z滨,江水荡漾,阳光照晨映,彩霞如流,故取名霞流。从以上地名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县地名中有大量含有偏旁为“木”、“水”、“山”的字眼,反映了该地的地貌特征一一该地为多山地地,树木覆盖面积较高,并且多河流流经之地。(三)地名与自然资源杨林,该地历史悠久,唐时名杨林埠,系?水沿岸重要集镇,因当时河口岸杨柳成林,青翠葱郁而得名。栗木,离该地乡镇府不远处,有一块坪,种植了许多板栗树,故取名为栗木。三•从地名中透视该地的人文文化数百年來人类在世
衡东县地名文化现象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