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规划性破坏”毁掉乡愁段金柱(福建日报2014年9月5日)近日,福州市毗邻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苍霞片区拆迁改造中,部分历史建筑被拆。此事因媒体跟踪报道,引发关注,微博、微信上一片惋惜之声:“苍霞片最美的红砖西式四合院被拆了,民国青砖街铺也没了……”所幸,呼应民声,当地立即叫停。举一反三,省里及福州市文化、建设、规划等部门将携手对苍霞、上下杭、朱紫坊等片区的历史建筑重新调查认定,以决定下一步如何保护、能否拆除。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不过,联系到近年来发生的地铁一号线屏山站“考古赶不上建设”、胪雷村陈氏祠堂“是拆还是留”等诸多引起热议的事件,我们有必要认真审视:在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突飞猛进的情形下,历史建筑命运到底如何?每当直面此类问题,涉事各方总是说“我有理,我没错”。地方政府说,为了推进项目建设、城市发展,不得不拆,而且,它们并不属于文物,没有法律障碍;属于文物,或历史文化区域内的建筑,都严格依法保护。开发商说,他们是按照正规“招拍挂”获得的开发权,并缴纳了土地出让金。当地市民说,他们牺牲了很多,难道连留存历史记忆的几栋建筑都不能保留吗?似乎,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理由。但有两点无法漠视。一来,历史建筑是承载岁月记忆、传承文化根脉的载体,都拆了,何处觅乡愁?国内一些城市拆掉真文物,建起假古董,令人痛心疾首,毁坏既成,无法挽回;再者,加快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建筑,并非截然对立,关键是要寻找到开发和保护的平衡点。这方面,福州有成功经验,当年为给南江滨扩建让路,泛船浦教堂就成功整体平移,基本保留原貌。纵观全球那些历史厚重感较强的城市,无不对包括历史建筑在内的文化遗产悉心呵护。希腊雅典、意大利罗马自不必说,波兰首都华沙浴火重生即是代表。二战期间,华沙古城十之八九被毁,战后波兰人在原址复建华沙,重现文明辉煌。1980年,华沙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反观,我们更应该警惕近年来浮现的“规划性破坏”现象。在200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针对北京古城保护的现状,提出“规划性破坏”概念,意为在划出若干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后,同时又在保护区之外大拆大建。他深为这种没有凸显城市文化个性、与文化遗产保护脱节的保护规划忧虑。如果任由“规划性破坏”行进,必然会出现毫无生气的“建筑将军”现象,也势必会毁掉乡愁。美国规划学会秘书长苏解放曾说:一个伟大的城市应该像一支伟大的军队,成千上万名士兵排列成威严整齐的方队,有几个将军带领着他们,比如以前的老北京。但现在一些城市的现状,让他感到困惑:这是一个充斥着“建筑将军”的城市,每一个将军统帅着只有一两个士兵的军队,其结果就是“城市的自我‘休克’
莫让“规划性破坏”毁掉乡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