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县岚山镇高集卫生院)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麻疹,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辖区内发生的重大麻疹的危害,规范和指导麻疹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麻疹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一、医院成立麻疹防治领导小组组长:陈虎副组长:王建成员:仝涛、余峰、崔波、胡超、韩风二、接诊医生对于可疑麻疹患者,由医院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会诊,邀请专家进行会诊以尽早明确诊断。对因麻疹致病的人员由传染科医生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加强对麻疹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做好疫点、疫区的卫生管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三、收治麻疹人、疑似麻疹病人,应当依法向县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于疑似麻疹的属于一段时间内卫生部和省卫生厅重点防治的麻疹病例(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四、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或中西医执业医师来开展麻疹防治工作,并加强。加强医务人员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无、储备必要的麻疹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六、在门诊设立中医药防治麻疹咨询处,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防方案或本地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药防治各类麻疹,在乡镇、学校、农村张贴中医药防治麻疹宣传画,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七、麻疹暴发、流行时,对麻疹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麻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八、对麻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源扩散。 九、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医师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麻疹临床实践研究并不断探索总结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麻疹的方法和规律,同时建立有效、稳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在突发麻疹发生时,中医、中西医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参与救治,为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麻疹的临床总结提供必备条件。十麻疹中医防治方案:麻疹是由外感麻毒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泪汪汪,全身布发红色斑丘疹及早期口腔两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为特征。因其疹点如麻粒大,故名麻疹,我国南方地区称为痧、痧疹。西医学亦称本病为麻疹。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好发于冬、春二季,且常引起流行。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5岁为多。本病发病过程中若治疗调护适当,出疹顺利,大多预后良好;反之,调护失宜,邪毒较重,正不胜邪,可引起逆证险证,危及生命。患病后一般可获终生免疫。麻疹在古代届儿科四大要证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普遍使用麻疹减毒疫苗预防接种,使本病发病率显著下降,有效地控制了大流行。近年来,临床上非典型麻疹病例增多,症状较轻,病程较短,麻疹逆证少见,发病有向较大年龄推移的现象,成人中未作过预防接种及未患过本病者的发病临床时有所见,值得引起注意。[病因病机]麻疹的主要发病原因为感受麻毒时邪。麻毒时邪从口鼻吸入,侵犯肺脾。肺主皮毛,属表,开窍于鼻,司呼吸。毒邪犯肺,早期邪郁肺卫,宣发失司,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类似伤风感冒,此为初热期。脾主肌肉和四末,麻毒入于气分,正气与毒邪抗争,驱邪外泄,皮疹透发于全身,并达于四末,疹点出齐,此为见形期。疹透之后,毒随疹泄,麻疹逐渐收没,热去津伤,进入收没期。这是麻疹顺证的病机演变规律。麻疹以外透为顺,内传为逆。若正虚不能托邪外出,或因邪盛化火内陷,均可导致麻疹透发不顺,形成逆证。如麻毒内归,或它邪乘机袭肺,灼津炼液为痰,痰热壅盛,肺气闭郁,则形成邪毒闭肺证。麻毒循经上攻咽喉,疫毒壅阻,咽喉不利,而致邪毒攻喉证。若麻毒炽盛,内陷厥阴,,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则可形成邪陷心肝证。少数患儿血分毒热炽盛,皮肤出现紫红色斑丘疹,融合成片;若患儿正气不足,麻毒内陷,正不胜邪,陌气外脱,可出现内闭外脱之险证。此外,麻毒移于大肠,可引起协热下利;毒结阳明,可出现口疮、牙疳;迫血妄行,可导致鼻衄、吐血、便血等证。[临床诊断],流涕,咳嗽,两目畏光多泪,
麻疹防治预案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