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思考之一:数学课程改革必须适合我国国情该谁接谁的轨我国具有优良的文化传统,加之小学数学教育界同仁的努力,中国小学生的数学教育成绩虽不敢自诩世界第一,但肯定在世界上处于前列,这已为世界所公认。美国的数学教育排名大约世界第13~15位,而小学数学离更远。斯坦福大学教育博士、卡内基教育基金会研究员马立平教授最近公开了她在密西根大学读博士时做的一项实验:11她用计算题“1—÷—=?”(对于中国高年级小学乃是“小菜一碟”)考2130名小学数学教师,结果只有一位成功,其他人就是不会转化成乘55法来做—×2=—。2美国小学数学教师连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更不用提行程问题流水问题、工程问题、鸡兔同笼等传统问题了,造成小学几乎与数学思维不沾边。另外,美国小学教育曾受到计算器的冲击,四则运算被削到仅停留在概念理解上、九九表和心算不作要求,操作全靠计算器。其实,实验早就证实,四则运算对于儿童思维和反应敏感性确有促进作用,只是不能像我国个别小学教师那样,规定学生每分钟要做2位数加法多次,把学生变成机器人。由于美国青少年小学阶段就反应迟钝,上了初中正值生理发展微妙阶段,又碰到大砍平面几何连带逻辑推理训练,乃造成数学反应非常迟钝,往后学数学自然就“没戏”了,高中教师即使是神仙也“难做无米之炊”。在美国总统、国会、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教育界等朝野上下,对中小学教育落后表示了极大不安,正图谋良策如何振兴、如何使数学教育能与中、俄、印、日、新等国家接轨之际,有人竟提出中国数学教育应与美国接轨。近几年,有个别留美中小学生家属、个别移民或个别“有败家子倾向者”在报刊上发表自作多情、数典忘祖、崇洋媚外的文章,鼓吹向美国数学教育看齐,舍弃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世界第一”,对于我国留学生一到美国就夺得全班、全年级第一,个别人并不归功于祖国教育之功夫和留学生之刻苦,硬说这是“美国启发式教育开启了心智”,还不忘把祖国教育打成“应试教育”声讨一通。有个文人,他女儿在国内读书时,数学成绩总是全班末流,自感到强大的精神压力。殊不知中国数学教育比美国高出2个年级,令她才到美国就末流变一流,备受师生青睐和赏识。做父亲的不仅不感激祖国教育为女儿能在大洋彼岸“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蜀中无名将、廖化当先锋”奠定了坚实基础,反而在报刊上大吹美国中学如何“启发”她,同时埋怨祖国教育埋没了她的才华。我国正是靠自己的数学教育和理科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仅50年光景就已经把我,从落后150年追到只差30年以内,如果没有那段时间的“运动”,使知识分子的神经老是处于极度紧张状态,这个差距当在15年以内甚至“没有差距”。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连它培养的人才,不仅都是“可持续发展型”的,而且是“加倍发展型”的,在最终实现“零距离”的未来15~20年以内,用获诺贝尔奖与否来衡量教育成败显然是不公正的。墨西哥等中南美又低,为什么外资反而舍近求远涌入我高,连打工仔的科技素质都是最高的,学技术改技术都快,产品质量、数量上去也快,能带来可观利润。我国的世界第一确实太少了,且人口最多并不光彩,地球何堪重负,中小学教材难度和深度“世界第一”虽有自封之嫌,倒觉得非常之光彩,而且非常要紧,这是赖以继续而迅速缩小与超级经济大国、超级军事大国的差距以求减轻恐怖感的法宝,也是每年流失万余精英(仅去美国就有6000名)后,仍能留下小部分一流和大部分二流人才供自己用的源泉。谁想放慢中国前进的步伐,不用军事进攻,只需釜底抽薪破坏其教育即可。我们应当正视大数字背后隐藏着质量危机。从总体上看,我国本科生已失去有由于中小学优势带来的对美国本科生的优势,本科生只相当于文革前的专科生,仅10%可以例外,仅计算机、外语等个别专业可以例外。硕士生则相当于文革前5~6年制本科毕业生;每届流失到国外万余后,导致博士生仅有10%~20%能达到1966年以前毕业的2届导师制研究生水平。美国研究生院是靠世界各国教育精英撑起来的,美国不花一分钱,就把世界各国的研究生变成它的研究生院“预科”。我们不靠自己靠谁呀!2、国情不同数学大纲各异不能乱比 走马观花或懂点外语不动脑筋就谈“比较教育”的人士,最喜欢把我国数学大纲与洋人的国家数学大纲作比较来混淆视听,指责“我国大纲高出一两个年级致使学生负担过重”,因而必须比照着来砍自己的大纲,完全无视国情不同、实际情况各异。美国和日本的大学都是自行招生而无统考,日本国家大纲是拿高中毕业文凭的大纲,并非高校招生大纲。高校招生各有各的大纲,高中生只得跟自己要奋进之高校的招生大纲打转,下午三四点从公立学校出来并不回家,随即钻进私立补习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并非“炒冷饭”的高级补习,特别是那些要考早稻田大学、帝国大学、东京大学等名
对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