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云裳诉.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云裳诉云裳诉古筝曲《云裳诉》《云裳诉》:由著名作曲家周煜国在其创作乐曲《乡韵》的基础上改编而成。乐曲名系以名诗《长恨歌》为素材创作而成,曲名取自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描写了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流传百世的爱情故事。形象地描述了「安史之乱」马嵬坡前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千般痛苦与万般悔恨。全曲共分四个段落:“歌颂爱情”、“兵乱事发”、“魂断马嵬坡”、“刻骨思念”。从霓裳羽衣到玄宗回忆,曲调运用了陕西音调中的“碗碗腔”凄惋哀怨,乐曲生动描绘了两人之间戏剧性的悲剧爱情故事,听来催人泪下。云裳诉与袁莎《云裳诉》由青年古筝演奏家袁莎首演于香港大会堂。激昂、悲切地演绎2002年8月,获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一届中国民族乐器独奏比赛青年专业组金奖,比赛曲目《临安遗恨》、《云裳诉》。同时,《云裳诉》获得比赛优秀作品奖。2004年中央电视台首次投巨资赴杭州、乌镇为袁莎拍摄大型古筝音乐电视《云裳诉》,在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热播。袁莎——《云裳诉》的最佳诠释袁莎:乡愁让筝如此美著名钢琴家刘诗昆评说25岁的古筝演奏者袁莎:“她是最好的。”那么,她好在哪里,袁莎的老师李萌教授评价爱徒:“她对音乐的理解有独到之处。”那么,她的独到之处又在哪里,十几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乡愁是袁莎琴音之底蕴。云裳诉激情演绎中尽将心事付筝弦才、情、趣构成一个人的不同流俗和走向卓越的可能,将可能变成现实的第一级阶梯是慧眼伯乐。袁莎才情显于4岁,将《十五的月亮》“按”在小电子琴上。父母吃惊,再试《茉莉花》等,照样能“按”。喜爱音乐的袁莎父亲心有所感,小心呵护天赐女儿之才。袁莎5岁看越剧《五女拜寿》,当看到老婆婆寒冬讨饭时,小人儿已哭成泪人。父亲认定此女可教,遂将一把古筝摆在6岁女儿面前。父亲坚信女儿若有出息,必须走出家乡(浙江天台县)。两年后,袁莎一个人坐14个小时长途车到上海师从刘媌习筝。为省钱,学琴后期改坐货运车。习筝同时,袁莎要做父亲布置的作业——背唐诗、练书法。如今,300首唐诗使筝之韵犹如王维诗:空灵、静谧、深远、彻悟。袁莎8岁,刘媌自沪返川,欲带“有前途”的袁莎回乡,续习琴艺,进京深造。袁莎父母为女儿前途割舍亲情。异乡漂泊一年余,袁莎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从来没见过这个孩子身边有大人”,同学家长的议论伴随袁莎长大。独自生活、独立思考、独立为人、独立处事是袁莎成长的背景。寒暑假也是独自回家。乡愁,对独上高楼的人是一种姿态,但对在独立中长大的袁莎则是心态。无人倾诉时,便将心情付与筝弦。袁莎谢筝:“跟它说了十几年话。”10岁袁莎便已懂得报喜不报忧。年年三好生,是要证明“没大人也成”。还有两次被评为“北京市三好生”。因成绩优秀,袁莎中学、大学、研究生一路保送,师从李萌教授。袁莎个人资料专辑《云裳诉》袁莎,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创办国内第一所古筝专业高等艺术院校--北京兴华大学古筝艺术学院,并亲自任院长及教学总监。曾是两大国际和国内最具权威古筝演奏大赛的冠军获得者,是享誉中外的当代中国杰出青年古筝演奏家。自幼随刘媌老师习筝,打下深固的古筝专业技术"童子功"。十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的附属小学。一九九O年作为该音乐小学的的"优秀毕业生",被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音乐中学。一九九六年又作为该音乐中学的"优秀毕业生",被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一九九九年更因为成绩突出,被

[小学]云裳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44 KB
  • 时间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