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宋代科举制度研究综述[权威资料].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宋代科举制度研究综述摘要:宋代的科举制度上承隋唐,下启明清,是科举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宋代科举考试制度继承唐制,同时又对其加以改造和创新,将唐朝偶有尝试但未成定制的做法加以规范化和固定化;严格管理科举考试过程,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丰富考试内容,旨在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等等,使科举考试制度日渐完备、成熟。关键词:宋代;科举制度;综述 -4379-(2016)14-0055-03 作者简介:于凡超(1994-),女,山东人,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科举,即“分科举人”,是由封建国家设立不同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作法。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及至宋代,这一制度逐渐完善和成熟,许多重要的考试制度和运行机制对以后历朝历代乃至今天都有深远的影响。笔者尝试对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学者对宋代科举制度的研究做一个简要的综述。一、宋代实行科举制度的背景对于宋代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背景,归纳起来,学者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宋代建国以来,中小地主阶级和工商业者不断发展壮大,他们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二)宋朝依靠武将而建立,宋太祖为防止武将专权,实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科举考试可以使大量的文人进入朝堂,符合宋太祖的需要。(三)北宋建国之后,百废待兴,迫切需要有才之士参与治理国家。二、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从学者对宋代科举制的研究来看,宋代科举考试制度继承唐制,同时又对其加以改造和创新,将唐朝偶有尝试但未成定制的做法加以规范化和固定化;严格管理科举考试过程,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丰富考试内容,旨在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等等,使科举考试制度日渐完备、成熟。(一)废除唐朝科举制度的弊端――公荐制和公卷制唐代,知贡举官赴贡院时,允许台阁近臣“公荐”某某举人,这种做法往往容易使科场为权贵所垄断,事实上是荐举制在科举制中的残余①。唐代的科举考试实行公卷制,在正式考试之前,考生将自己平日的诗文送给有学问的官员品评,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做录取时的参考,但是部分考生往往用他人的诗作冒充自己所作,这样选拔出的人往往没有真才实学。上述两种做法流弊甚大,宋太祖先后下诏禁止台阁近臣向主考官“公荐”士人,从法律上否认了公荐制的合法性,废除了公荐制。同时,公卷制也随着宋代科举各项条制的完善、取舍几乎全以考卷为准而失去本来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庆历元年(1014年),公卷制被正式废除②。对于废除公荐制与公卷制的意义,有学者将其分开来分析,也有学者倾向于将二者联系起来,认为公荐制的废除也是为了清除唐代公卷制的流弊③,这样的说法有合理性,公荐制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公卷制,当公荐制被取消后,公卷制,事实已经证明,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但学者普遍认为宋代废除公荐制与公卷制有利于防止大官僚垄断科举取士权,将取士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二)三级考试制度的形成――殿试的制度化殿试是由皇帝在宫殿亲自主持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唐代武则天首创该制度,但未成定制。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在省试之外又举行了最高级别的殿试,并且从此将殿试定为了“常式”,在发解试和省试之外又增加了一级考试,并且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④,宋代的科举考试因而也变成了固定的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从宋太祖到宋仁宗,殿试不合

宋代科举制度研究综述[权威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ovend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