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宋科举制度研究综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北宋科举制度研究综述摘要21世纪以来,国内学界对北宋科举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内容和程式及其改革,科举制度对文学、图书领域的影响。此外,其它方面也有所涉及,诸如法律制度、社会公平性研究等等。本文最后指出当前研究在纵向历史的大视野方面略为缺乏,强调对科举制度的研究不光要揭示其历史地位,更应发掘其现实意义关键词科举社会文学图书中图分类号:D691文献标识码:ADOI:.,兴盛于宋代,终结于1905年的晚清政府,在中国延续了1300余年的历史,可谓时间长久、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科举制度在传统社会中不仅是士子的考试制度,更是国家的选官制度,对当时的思想领域和社会领域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虽然历代科举制度不尽相同,甚至同朝科举之制也不断革新发展,但总体而言科举制度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呈现出某些稳定的特征。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中,北宋时期的承前启后地位较为突出,一方面北宋的科举制度在隋唐的基础之上有了较大的革新和完善;另一方面北宋确立的科举制度为南宋以及明清两代大部分所因袭。对这一时期科举制度的研究探讨对于理解北宋的思想源流和社会结构以及梳理中国科举制度史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界对于北宋科举制度的关注和研究已较为充分,并取得相当的成绩。本文拟就北宋的科举制度对21世纪以来国内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以为将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奠定坚实的基础就近十余年的文献来看,学界对北宋科举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内容和程式及其改革,科举制度对文学、图书领域的影响。此外,其它方面也有所涉及,诸如法律制度、社会公平性研究等等1北宋科举制度对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的影响由于科举考试是国家的选官制度,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试图学而优则仕、获得优越的身份地位和经济回报,都必须凭借科举之途。所以,虽然参加科举考试的仅仅是极少数的士子,但它所动员的力量却是整个家族。换言之,一个士子最终中试及第,不单纯是个人天资和努力的结果,更与其后家族严父慈母默默的付出和支撑密不可分。而士子及第的荣誉,更是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科举制度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阶层的流动。吴铮强《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认为,宋朝的科举是选拔文人官僚的途径,也是吸纳游民、防范游民武装集团形成的手段,体现了专制政权权力普遍化的倾向。吴伟《科举制与北宋士人阶层关系研究》表示,科举的制度保障和公平竞争原则最大限度的实行,促使北宋士人阶层迅速壮大并崛起,广大士人以科举中第为终身奋斗追求的目标。葛文红《北宋科举制度下的家族与家学》以同安苏氏家族、浦城章氏家族、深州李氏家族和尉氏刘氏家族为例,通过论述这四个家族的发展轨迹,揭示了科举制度与家学与家族兴衰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认为,科举制度的经学研究导向,影响着士大夫家学的传承,进而影响家族的兴衰存亡科举制度对社会结构或家族延续的影响,与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家传统一直强调学与仕之间的联系相关,因为家族与科举分别是古代士子“学”和“仕”的载体或依托2北宋科举制度的内容和程式及其改革北宋科举制度的内容和程式己较隋唐更为完备,也更能体现公平公正性,录取人数也大大增加。然而,整个北宋

北宋科举制度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aoshen1985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8-09-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