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孟子》的“王道”.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孟子的王道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孟子·离娄上》)。孟子指出:“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道与仁互为表里。那么,统治者要怎么样施行“仁政”,才能“莫之能御”呢?(一)在经济上,孟子主张制民之产以保证民生。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如此,人民生计富裕,那么以民生作为基础的国力也将昌盛富裕。故曰,此为王道之始。由此可见,王道是以得民心为本的。所以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孟子围绕民生这个中心,非常注意本国的经济建设。除此之外,孟子还把发展商业作为“仁政”的重要措施之一,并明确规定了“关市讥而不征”(《孟子·梁惠王下》)等内容。孟子始于以满足百姓基本需求,有了经济基础,再“驱而之善,故民从之也轻”。(二)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上,孟子主张“法先王”。他所提出的具体制度和策略都是以先王为楷模,故而“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孟子·公孙丑下》)孟子还强调政府也要在赋税方面做到税率合理,“轻赋敛”可以说是孟子民本思想的延伸。一方面发展生产以富民,另一方面君主轻赋税,才能使民有恒产。除了轻徭薄役,减少刑罚外,还应把对鳏寡孤独,穷民无告者的深切怜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仁政的推行,离不开尊贤使能。值得一提的是,孟子的尊贤,是指从民间选拔人才,君主臣民虽然在政治责任上有差等,但人格价值却是平等的。故孟子主张君臣应互相尊重。(三)在教育方面,儒家历来重视道德教化。故孟子把道德教化作为其“仁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主张教以人伦,即让民众明白“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涵义,配合五种教化方式———“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孟子·尽心上》)以“四维”为根本来教化民众,保证社会稳定。按照孟子的“王道”理论系统,只要统治者可以行仁政,即“制民之产”以安民,“与民同乐”以爱民,“施以庠序”以教民,王道政治便可行矣。以民为本:王道仁政的根本《孟子·尽心下》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对“民”的重要性的思想,在子思之儒的政治思想中便有较多的表现。郭店简《缁衣》云:“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好则体安之,君好则民欲之。故心以体废,君以民亡。”以“心、体”喻“君、民”,二者间的关系为“心以体废,君以民亡”。“民”成为君主得以存在的根本保证。虽然着眼点仍在“君”,但“民”为“本”的认识表现的特别突出。郭店简《缁衣》屡屡提及为上者要“彰好彰恶”,要求“上为民表”,反映出“民”在国家中的重要性。郭店简《尊德义》一再强调为政者如何“导民”的问题,也反映出“民”的重要性。虽然子思之儒的政治主张中表现出对“民”的作用的重视,但没有孟子对“民”的作用认识深刻。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最为贵者是“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表达了孟子“民贵君轻”的看法。我们就孟子对于“民”在国家中重要性的认识,来看他具体的仁政措施。(一)保民。既然“民”对于一个

《孟子》的“王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124 KB
  • 时间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