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真正懂得养士用士之道的公子魏公子信陵君.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真正懂得养士用士之道的公子——魏公子信陵君《史记》中著名的“战载,但其他三人的都是《孟尝君列传》、《平原君列传》、《春申君列传》,唯独对信陵君,司马迁怀着敬佩的心情为其传记命名为《魏公子列传》。司马迁在另三篇文章的结尾,都多多少少对三位公子的德行、智慧做了负面的批评,而《魏公子列传》的最后一段中,“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由此司马迁对四公子中的偏爱方向就更明显了。基于上述对比,我将通过信陵君与其他三位公子的对比,来阐述我对他伟大之处的理解。与孟尝君相比——“黑帮老大”与忠臣益友我们在课文里学的《战国策》中描述了孟尝君与冯谖深厚的君臣之情,冯谖因为孟尝君的礼贤下士而甘愿出生入死,为孟尝君设了个“狡兔三窟”,助孟尝君在齐国获得了安定且荣耀的高位。然而在《孟尝君列传》中,冯谖为孟尝君烧租后,“孟尝君闻冯驩烧券书,怒而使使召驩。”而在此之前,孟尝君的门客魏子为他收租时“有贤者,窃假与之,以故不致入”,所谓广纳门客三千的孟尝君竟为此一怒之下赶走了魏子,可见他对贤者的真心是完全抵不过对钱财、土地的贪婪——倒是这位贤者后来却以生命救了孟尝君的命,只恐怕报的不是孟尝君的恩、而是那位魏子的大德。对一位交不起租的贤者竟如此,那么就来看看孟尝君的三千门客都是些什么人吧!孟尝君曾路经赵国,当地的百姓嘲笑他身材短小,孟尝君很不悦,而他的门客们“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从这里充分看出孟尝君养的——不说全部——十之八九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而孟尝君,就是这团伙的头头,他的德行能高到哪去呢?同样是以礼贤下士闻名,同样门客三千,魏公子信陵君却大不相同。赵国有难,信陵君为了一份大情大义,“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而他的宾客们也在这种正义的面前,争相赴死;他的宾客在此刻虽然同样意气用事,但至少是正义的冲动;而侯生,更是以自刭来报答公子的恩德。在我看来,侯生与信陵君的关系早已超越了君臣,他们更是在道德追求、人生追求达到高度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深沉的友情。这份甚至不能用忠臣来形容的默契,如果不是有信陵君高尚无私的品德作保障,是无论如何也产生不了的。所以我从《史记》中看到同样门客无数的两个人,信陵君的门客们是真正的信义忠诚值得钦佩、更也有不少亦臣亦友的例子,而孟尝君,不过像个黑帮头头罢了。与春申君相比——刚愎自用与广纳良言《春申君列传》中司马迁放了很多笔墨在春申君劝说秦昭王和冒险救太子这两件事上,可见司马迁对春申君的才智是充分肯定、欣赏有加的。我觉得就《史记》对四公子的记载来看,春申君大概是他们四人中个人才智最突出的一个,以至于全文几乎没什么他的门客展现得的机会。不仅才智,春申君在保护太子回国时甘愿留下来为太子而死,“臣请止,以死当之”也可以看出他忠诚、勇敢的品德。然而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楚国公子,最后却死于非命,落得个“斩其头,投之棘门外”的下场,家中更是满门抄斩,算是四公子中结局最惨的一位。我认为,他的悲惨结局有奸人的原因,更是他内心刚愎自用的必然结果。正是因为春申君才华横溢,早早地掌握了大权,连楚国天下几乎都变成了他的天下,所以导致他内心贪婪膨胀,不顾朱英的劝阻。“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难道真的只是恰好脑子短路、犯了这么个没断的小错而最终酿成悲剧吗?李

真正懂得养士用士之道的公子魏公子信陵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