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为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医护人员传染病登记报告流程,杜绝疫情漏登、漏报和迟报现象发生,根据《中化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我院《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如下。1、建立基本的登记资料。门诊部、住院部、影像科、检验科等科室要建立诊疗工作登记本并落实登记工作,登记本要按规定的项目填写,项目齐全、准确、字迹清晰、内容真实可靠。①、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日志登记项目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②、住院部各科室要建立住院病人出入院登记本,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10项基本内容。③、影像科、检验科要建立检查工作登记本,登记项目应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送检医生、检查日期、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检查人员签名、初步诊断(影像科)、报告日期等内容。2、各科室均需建立传染病专用登记本并落实登记工作。登记项目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诊断病名、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科室、报告人、收卡日期、收卡人、登记日期、网报日期、订正病名、订正时间等项目。 3、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院内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按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登记报告传染病疫情,按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后交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报告卡填写要求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不缺项、不漏项、符合逻辑,14岁以下儿童须填写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属学生的要填写学校、班级。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防保科报告,防保科应立即向医院领导和覃塘区疾控中心报告,并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任何人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4、需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共39种: ①、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②、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