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风暴》读书心得心得《全球文化风暴》这本书真切、生动地描述了20世纪全球文化风暴的复杂景观,点出了全球文化的特点和问题所在,并告诉了人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事错误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还对影响中国文化现代性变革的根本性问题进行了富有新意的探求。这本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它们分别是东西之争、古今之争和雅俗之争。首先在上篇感东西之争,作者指出,西方相对于东方文化起步比较晚,但在他们内部之间,比如:南欧和北欧,西欧和东欧,就是英国,德国内部也有着异处,然而体现着本质差异的无疑还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中篇感古今之争。这篇说得很好,当我们说中国文化绵延几千年没有中断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的内容一成不变。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文化时常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从一些中文词语古今不同的用法,就可以看出一点端倪。近几年,国学有点热,其实,国学这一提法也就百年左右的历史,历史上没有国学一说。但是,细究起来,我的这一说法也有问题。中国古代确实有国学这个词。然而,中国古代国学一词,是指国家办的学校,而不是国家的学术或学问。类似的差异,在医学等词汇上也同样。古代医学这个词,也是指传授医术的学校,而非今天指关于医术的学问。但是,由于中国古代专业学校的分科,培养医生的学校一般只传授医术的知识,因此,时间长了,作为学校的医学和作为医术的医学便在概念上合并了。作为专业学科会出现这种状况,国学并非专业学科,因此它的含义不是学校与学术的合并、替换,而是改变。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点,就会知道,此国学非彼国学。最后,下篇感雅俗之争,作者以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作出剖析,文学有雅俗之分,这是客观事实,但雅俗文学不是文本的概念而是时代的概念;雅俗之辨不在于作家而在于读者;雅俗文学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雅俗合流是文学的发展趋向。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雅俗文学中国文学以20世纪为标志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以前的文学称做古代文学,20世纪以后的文学称做现代文学。这两个阶段的雅俗文学是不一样的,评判雅俗文学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其既有种同感,又有种新的发现譬如说,有关东西之争方面,学者指出,人的回归与失落:人性变奏曲,现代
《全球文化风暴》读书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