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红色之旅观后感第一篇:《井冈山红色之旅观后感》井冈山红色之旅观后感2010年11月25日下午4:00整,我们南昌大学软件学院东软党支部一行9人踏上了前往井冈山革命圣地学习的征程,经过6个小时奔波,我们终于到了井冈山的茨坪。经过一晚上的休息,第二天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的井冈山红色之旅。第二天上午,我们首先去了大井。它位于茨坪西北面七公里处,革命历史参观点有毛泽东旧居,红军医务所旧址等。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首先就到达这里。他领导红军深入群众,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组织、武装群众,帮助群众进行生产劳动,解决实际困难。在这里还设立了红军医务所,免费给当地群众看病、治疗。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体验田,两棵神树以及毛泽东、彭德怀等同志的旧居,另外还有毛主席坐在上面读书的一块石头,被后人称为“读书石”。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老人家是多么的爱学习,就像他自己说过的:活到老,学到老!这些很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现在不像以前了,什么都要靠自觉。所以,我们要时刻谨记他老人家说过的这句话,这样我们才能承担起建设国家,实现共产主义的重任。参观了大井之后,我们继续向黄洋界前进。黄洋界位于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一九六五年五月,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在那里,虽然它的海拔不是很高,但是如果你从上面俯视的话,看到下面的茫茫一片,山与村落、河流混杂在一起,你仍然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慨,难怪毛主席会发出那样的感慨。当然,我们也没有忘记学习。在展馆里,我们看到了黄洋界保卫战的简介,感受到了当时战况的激烈,还有当时环境的艰苦。这些都使我们对革命先烈倍感崇敬。作为学生党员,我们立志要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吃苦,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下来,我们9个人又去了龙江书院还有会师广场。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来到龙市,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当时,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是4月25日到达龙市。4月28日,指挥部队担任掩护任务的毛泽东也回到了龙市,他听说朱德等人住在龙江书院,立即带领几名干部赶来,在书院的门口和朱德同志第二次会见。接着大家一道登上书院的最高层文星阁,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毛泽东向大家介绍了井冈山根据地的主要情况,朱德谈了湘南暴动和部井冈山红色之旅观后感队转移上山的经过。在亲切的气氛中,大家商谈了两军会师后的有关事项,并定下5月4日召开军民庆祝大会。还有令人兴奋的是,在书院里,我们看到了双管37毫米高射机关炮以及1988年由南京军区94616部队赠送给井冈山会师纪念馆的米格—15战斗机。这架战斗机曾在1953年抗美援朝战场上击落击伤多架敌机,立有显著战功。面对着这些真实的战争武器,我们深深地感觉到了战争的气息,也想到了虽然当时的条件艰苦,但是我们还是凭借着小米加步枪打赢了日本帝国主义以及国民党的飞机加大炮,我不禁感慨我们党的伟大。上午在三个地方学习了之后,我们都有些累了。中午休息了片刻,下午便继续我们的红色之旅。首先我们去了龙潭,我们要先下山才能到达目的地。虽然下山比上山容易,不过我们明显地感觉到腿发软,都有些疲倦了。到达了目的地之后,我们在那里呆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往回走,不过接下来也是最困难的,那就是上山。经过半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了出发点,而我们每个人也都筋疲力尽了。不过这次爬山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锻炼了我们党员的意志,让我们学会吃苦,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身体素质。现在的我们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也没有吃过什么苦,所以说这样的经历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接过前辈们交给我们的重担。从龙潭下来,我们便向小井红军医院前进。井冈山红色之旅观后感小井红军医院全采用木质结构,建筑面积为92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共有32间病房。医院在1929年元月第三次反围剿中被国民党军队烧毁。1967年井冈山人民按历史原貌修复了小井红军医院。198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修复后的红军医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我们看到连战场后方的条件也是很艰苦的时候,我们的心头再一次为之一颤,但我们淡定了许多。因为我们明白再怎么愤恨都没有什么用,重要的是现在的我们要努力,肩负起前辈们交给我们的使命,我们明白也学到了许多。第一天的学习之旅到此也就结束了,一天的见闻,使我们收获
井冈山红色之旅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