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为何大败后仍自居天朝上国?.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为何大败后仍自居天朝上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为何大败后仍自居天朝上国,导语: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并未深究战败原因~也未对负责官员进行处理,没有派人出国考察~也没进行任何改革,美国主动提供制船造炮之技术~也被婉言谢绝,《南京条约》罗列的卖等往来~却令中国君臣惶恐不安。出现这一系列匪夷所思的现象~究竟是为什么,《中英南京条约》和其它卖国条约一样~并不能结束双方的冲突。但作为失败一方~中国这个“天朝上国”在精神上并未被击败~官方文件仍称英国为“英逆”~英国入侵则被称为“犯顺”。条约也未对中国造成冲击:在鸦片战争后10年里~各属国依旧来北京朝贡,朝鲜10次~琉球7次~越南和暹罗各3次,。中国官僚们只是认为~给予西方的特权太多~因此想方设法不履行条约。同时~不少来到中国的西方人声名狼藉、行事不端~更加剧了中国人强烈的排外情绪。对外妥协~实际上是中国政治传统的重现:每当外战不利时~统治者常以此法羁縻或同化入侵的蛮夷。如果西方人熟知中国史~就能得知清廷这些举动的依据:英国“重商而轻官”~“上下交征利~不求物质所得者盖寡”~与传统蛮夷同样粗鄙好利。于是~《南京条约》就被清廷视为羁縻手段——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只要控制贸易~就能控制蛮夷,既然“英夷”要在通商口岸贸易~那只要控制口岸~就能令其就范——这是多么完美的理论~哪还需要搞什么改革,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表明~面对“英夷”~沿袭古制无异于玩火自焚。英国的失望与希望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同样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直到《南京条约》签署10年后~作为通商口岸的福州和宁波~外国侨民数量仍只有121人,厦门略多~约25人左右,传统外贸中心广州也不过有300名外侨,即使在外国势力的据点上海~到了19世纪50年代中期~也只有300多外国居民,不计家眷,。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曼彻斯特商会当时声称:“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天朝上国”幻象的破灭由于双方如此对立~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也就不足为奇了。英法联军和鸦片战争时一样不可抵挡~尽管付出了比鸦片战争大得多的人员伤亡~但在八里桥的血战中彻底摧毁了清朝的武力支柱——京营和蒙古马队~随后还占领北京~烧毁了皇帝的夏宫圆明园~咸丰皇帝也在逃亡中死去。这一系列难以掩饰的失败~才让一部分中国人觉悟——“天朝上并非无能官僚的专利~就连民族英雄林则徐也不能免俗。史学家蒋廷黻曾作如下记载:“后来虽又作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他,林则徐,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无疑的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他尚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士大夫阶级既不服输~他们当然不主张改革。”改革就是向帝国主义投降,和这种自信和自尊相辅相成的~是清朝政策的转变。随着耆英等“把坏事变成好事”的羁縻派占了上风~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想获得先进军事技术的派别失势~训练新军、装备火器、建造要塞等工作也逐渐被搁置。这一情况的出现有其道德依据:既然羁縻洋人就能维持太平盛世~为什么还要向帝国主义投降~低声下气地求他们帮忙建设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为何大败后仍自居天朝上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53 KB
  • 时间20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