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洪都中学高中语文王茜一、教学要求①把握每段的要点,明确孔孟二者的差异。②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间差异的根源是什么?③学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④积累词语,掌握成语的用法。⑤感悟文化和文化现象。二、教学重点①孔孟的差异及差异的根源②孔孟思想的具体特点三、教学难点积累词语,掌握成语的用法。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充分运用课后练习,边阅读边思考。在教材处理上,可先整合课文内容,再品味词句重点突破,然后适当扩展,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自我品读法,启发讨论法,可借助多媒体。由孔孟之说引出话题,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进而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历史原因,领悟作者的思想方法。五、教学课时本课安排一课时,先指导预习,思考孔孟的思想言行有哪些不同,并从文中找出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六、教学过程㈠导入“大成至圣老师”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孔子,在儒家学派中,地位仅次于他的就是孟子了,所以孟子被称为“亚圣”。这两位人物,常常是孔孟并举,孔孟之道并提,被视为儒学的代表人物,孟子被认为完全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和观点。他们的学术观点,生活理念被认为毫无二致。事实是这样的吗?请看课文—孔孟。引出板书课题。㈡简介作者黄仁宇(投影以下文字资料,并配以朗读。也可不要配音朗读。课堂教学时由教师或学生读)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少“贪且贱”及长,做过“委吏”(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主张不被采纳,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㈢感知内容,剖析结构(结合课后练习一) 快速阅读课文,把每一节当中的重点语句画出来,然后对本文内容做一个提要。以此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全文13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两层意思。第一部分(1—4):比较孔孟思想上的差异。第二部分(5—13):分析孔孟思想存在差异的原因。㈣品味词句,探究质疑(师生共同活动)1. 说孟子“凡事紧张”,“紧张”一词含义是什么?提示:所谓“紧张”,是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凶险的前途而焦虑、忧心、痛心这样的情绪2. “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从这个话里怎么见出“性恶来自先天”?提示: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就是认为人的修养是用理智不断克服性恶的过程,也就是认为恶是人的本性,是天生的。3. “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时的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表因果关系,用“针对”一词是否恰当?提示:不恰当。“针对”一词不表原因,而上文内容也并不是什么“条件”。应改为“因此”4. “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一句是什么意思?提示:当时社会还相当宁静,整个社会心态都比较闲雅,孔子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心态。5. 为什么说“全民为什伍”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提示:“什伍”是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联相保。“什伍”又是古代军事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所以说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6. 为什么说孟子的性善论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提示:由性善论这个前提推论到对人的道德要求,
《孔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