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35459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了解汪曾祺及其散文的特点。2、自主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3、搜集家乡有关端午一些风俗、传说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过节时最难忘的事件或物件。教学课题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2、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4、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5、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6、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教材分析《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这篇文章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难点】: 1、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方法1、朗读法: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反复读,感悟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2、情境设置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2、引导学生课堂上介绍我们的端午节习俗贴符(“艾旗迎百福,桃剑斩千妖”)、赛龙舟(一些忌讳)、吃龙舟饭(红、黄、绿、黑、白,提高课堂上气氛)3、导入:端午节的起源:普遍的说法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有说纪念替父报仇的爱国诗人伍子胥,安贫守节的介子推,为操练水军而创设龙舟竞渡的越王勾践、终于爱情的蛇仙白娘子等。二 作者简介【百度百科】汪曾祺http://baike./view/。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你给每个部分添上一个小标题。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说鸭蛋,介绍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文章的写作思路: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字词注音汪曾祺qí 系jì百索子 倘tǎng若 咂摸zā•mo 城隍huáng拧níng成小绳 门楣méi 用酒和huò 苋菜xiàn 籍贯jí 硝药xiāo腌腊yān 络子lào 大襟jīn 车胤yìn 熏xūn五毒 似的shì•de二、词语解释(穿插在课时间,有选择的讲授)端午:端,开始;午,午日。咂摸:方言,仔细辨别(滋味)。情结:指深藏心底的感情。百索子:端午时系在小孩的手臂上或脖子上,风俗认为这样可以辟邪。五毒:指蝎子、
端午的鸭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